饭局上茅台突然变贵?
这瓶酒的价签背后没那么简单。
说白了,品牌光环、稀缺性加上各路资金炒作,让它早就不只是杯里的酒。
茅台价格像坐过山车,不是没道理的。
牌子太硬了,国酒招牌几十年,请客送礼没它压不住场子。
酿起来又死磕传统,一年就产那么多瓶,抢的人却乌泱乌泱的。
更别说现在年轻人也跟风囤,直播间里炒得飞起,早超出喝的范畴了。
最近经济回暖,商务宴请多了,酒桌需求噌噌涨。
可厂里产量卡得死,专卖店还得配货其他酒才给批条子。
中间商趁机囤货抬价,黄牛倒手加个千把块跟玩儿似的。
去年底税收政策微调,渠道成本又暗中涨了一截。
说到底,市场里外的手都在推这把火。
所以啊,茅台价签上的数字,早灌满了人情、面子甚至投机算盘。
喝的是酒?
不,喝的是明码标价的稀缺感。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