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奥运会预选赛对阵波多黎各的比赛中,李梦出场20分钟砍下23分,正负值+32的恐怖数据让球迷再次感叹:这样攻防一体的全能战士,或许真的是70年一遇。
这位从沈阳街头走出的"勒布朗·梦",职业生涯9次入选WCBA全明星,2次当选常规赛MVP,在WNBA赛场也能以39.6%的三分命中率位列联盟射手榜前五。她既能在禁区硬抗中锋,又能在外线命中超远三分,更曾在世界杯淘汰赛连进关键球锁定胜局,这样的全面性在女篮历史上极为罕见。
但随着李梦逐渐淡出国家队,中国女篮的六边形战士真空期正在显现。目前这支队伍内线拥有张子宇、韩旭、李月汝组成的禁飞区,但外线火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热身赛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全队三分30投仅8中,当韩旭被三人包夹时,外线竟无人能站出来分担压力。
这种内线强、外线弱的畸形结构,让不少球迷发出疑问:李梦之后,中国女篮还能培养出全能型核心吗?
在年轻球员中,张敬一和杨舒予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两位。张敬一的三分球堪称现象级,WCBA单场16记三分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2023年大运会决赛面对日本队的严密防守,她仍能命中5记关键三分。
但身高1米70的她防守端容易被针对,在国家队集训中,她的防守效率值仅为89,远低于王思雨的102。
反观杨舒予,经过一年WCBA的打磨,她的防守数据有了显著提升:亚洲杯场均1.7次抢断,主防WNBA全明星后卫时能将对方命中率限制在28.6%。
但她的进攻稳定性仍需加强,热身赛中右侧底角三分4投0中的表现,暴露出关键球能力的不足。
这种偏科现象折射出中国女篮选材的困境。宫鲁鸣教练组更看重球员的全面性,明确要求后卫必须具备防守硬度和组织能力。张敬一虽然三分命中率高达41.7%,但在河北队缺乏战术体系支撑,组织能力未获证明;杨舒予虽在防守端进步明显,但持球突破的成功率仅为37%,远低于李梦的52%。这种非黑即白的选拔标准,让不少特色鲜明的球员难以进入国家队视野。
U19女篮世界杯上,冉珂嘉和李雨洲展现出了全能潜力。冉珂嘉场均25分16篮板的表现,让人看到了内线球员的策应能力。李雨洲的场均4.3次助攻,则填补了组织后卫的空缺。但她们的对抗能力和国际比赛经验仍显不足,面对尼日利亚队时,两人合计出现7次失误,暴露出心理层面的稚嫩。
中国女篮的未来,或许需要打破传统选材思维。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显示,空间型阵容和位置模糊化正在成为主流。像张敬一这样的三分 specialist,如果能搭配擅长换防的内线球员,完全可以在特定战术体系中发挥奇效。而杨舒予这种3D型后卫,若能提升中距离投篮稳定性,有望成为新一代攻防核心。正如篮球评论员李淼所言:大运会的强度虽不及国际大赛,但张敬一的三分威胁足以改变对手防守策略。
当我们在感叹李梦的不可复制时,或许更应看到中国女篮的结构性变革。内线的移动城墙张子宇、外线的三分女王张敬一、防守尖兵杨舒予,这些各具特色的球员正在形成新的战术拼图。只要教练组能打破固有思维,建立更灵活的战术体系,中国女篮完全有可能在2026年世界杯和2028年奥运会上,打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六边形战队。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永远有新的可能。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