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NBA边缘球员面临职业生涯朝不保夕的困境时,欧洲顶级联赛正以巨额合同与核心地位向他们抛出橄榄枝。
2025年7月19日,塞尔维亚后卫瓦西里耶·米西奇正式放弃NBA球队810万美元年薪中的610万,转投以色列特拉维夫哈普尔男篮,签下3年税后1800万欧元的欧洲历史顶薪合同并获球队股份。
这位曾获欧冠MVP的31岁老将,用行动证明欧洲赛场能为球星提供远超NBA的竞技价值与职业保障。
米西奇的抉择绝非偶然。
NBA残酷的生存法则下,类似他这样的“功能性球员”往往拿着200-400万美元年薪,却随时可能因状态波动或战术调整失去位置,甚至遭遇无预警裁员。
反观欧洲顶级俱乐部,为冲击冠军愿意为成熟球星支付溢价。
这份合约不仅金额高达税后600万欧元/年,更包含股权激励——这在职业篮球领域具有开创意义。
参考此前欧洲球员纳恩拒绝NBA球队邀约、留守欧洲联赛并当选欧冠MVP的案例,米西奇的转会凸显了欧洲联赛对技术型球员的尊重:提供绝对战术核心地位、稳定的商业价值以及长期职业规划。
值得玩味的是,米西奇在奥运会小组赛的表现恰好折射其NBA困境。
对阵美国队时他仅得11分、正负值-17的低迷,与其在黄蜂场均10.8分6.2助的合格轮换数据形成反差。
这种不稳定性在强调即战力的NBA体系中被无限放大,而欧洲联赛更宽容的成长环境允许球星调整节奏。
如今放弃610万美元换取长期保障,实质是对NBA淘汰机制的精妙规避。
欧洲球队正以资本+股权的组合拳,重塑顶级球员的价值评估体系。
要我说,米西奇这步棋走得稳。
NBA听着风光,但对角色球员来说就是碗青春饭。
31岁还能拿三年顶薪加球队股份,放NBA想都不敢想。
欧冠MVP纳恩早看透了,在欧洲当核心比在NBA坐冷板凳强百倍。
看看米西奇奥运会对美国队那场打得憋屈,回欧洲立马就是战术老大。
那些喊“糊涂”的网友,真该算算账——税后600万欧年薪,加上股东分红,比在NBA担惊受怕香多了。
欧洲联赛这是明摆着告诉NBA:你们不要的球星,我们当宝贝供着。
以后会有更多球员用脚投票。
篮球世界,早该换个活法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