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田中心在和澳大利亚女篮的决赛中,又投中了3个三分球且拿下21分后,很多中国球迷意识到,这位不到20岁的小将,在和中国女篮的半决赛中,第一节就可以连中5个三分球并得到21分绝非偶然,而是她确实拥有出色的技术。
7月20日,2025女篮亚洲杯在深圳落幕,主场作战的中国女篮未能在家门口拿下冠军,尤其半决赛输给日本女篮一役,更是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中日篮球的发展现状。
数据不会说谎。整个亚洲杯期间,日本女篮6场比赛以37.3%的命中率,总共投进75个三分球,场均命中12.5个。从个人角度,日本女篮12名球员中,除了77号中锋栗林未和没有远投进账外,其余11人都有三分球命中。田中心、宫泽夕贵、高田真希3人命中率分别是48.4%、50%、50%。
而中国女篮在亚洲杯期间外线的产量却乏善可陈,在5场比赛中,中国女篮外线出手116次命中40个,远投命中率为34.5%,后卫李缘、前锋潘臻琦、内线张子宇都没有三分进账,外线表现最为出色的是15中8的新人翟若云。但田中心、宫泽夕贵、高田真希三名日本球员在亚洲杯期间,分别投进了15个、13个和12分三分球,虽然翟若云个人命中率不差,但产量差距明显。
除了投篮能力,对于中国女篮高大化的争论也进入白热化。小将张子宇的天赋毋庸置疑,只要她在低位拿球,几乎是无解的存在。但这位小将的弱点也十分明显,移动速度不快,让她出现在球场时,中国女篮只能进行联防防守。而对手往往会通过快速的穿插跑动,出色的外线投篮,让中国女篮在防守端顾此失彼。换句话说,中国女篮的内线高大化,实际上是牺牲了现代篮球更加注重的速度和空间。
事实上,中国女篮主帅宫鲁鸣在总结本届亚洲杯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表示:“通过亚洲杯赛,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包括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队伍,有很好的技战术理念。我们会在传球、投篮以及移动进攻、串联上面,学习这些队伍好的经验,提升我们自己。”
当然,拥有出色身体天赋的内线球员,绝对不该是累赘。相反,如何更加适应现代篮球快速、准确的潮流,做到高快结合、内外结合,才是中国女篮的发展之路。
以张子宇为例,她需要有更快的移动能力,就需要减重增肌,这样她才会有更大的防守覆盖面积,让中国女篮未来在防守端更加灵活从容。至于转换速度,其实中国女篮具有不错的基础和潜力。以三四名决赛为例,中国女篮之所以可以大胜韩国女篮,王思雨、杨力维、杨舒予3名后卫的突击能力功不可没,她们在很多时候“忘记”韩旭或张子宇在场上,坚决发起反击,其实应该是中国女篮特别需要继续坚持的打法。至于三分远投,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就是结合当下篮球潮流趋势,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
半决赛负于日本女篮,最终获得季军,韩旭、王思雨等拿过世界亚军的“老将”都在赛后潸然泪下,杨舒予、罗欣棫几名想要建功立业的新生代球员,也都不服输、不甘心,这说明中国女篮在精气神上具备继续提升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看,亚洲杯的失利,虽然让中国女篮在技战术打法上面临选择和挑战,但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和契机。
“虽然这次比赛没有实现夺冠的目标,但是从队伍发展来说,我们得到的经验对未来发展更重要。”宫鲁鸣说。
本报北京7月2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2日 08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