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歌手2025》舞台争议四起,谁能笑到最后?

虎哥娱乐八卦 · 昨天 02:44
《歌手2025》雷蒂娅舞台争议四起,是音乐艺术的堕落还是流量时代的必然?让我们一起探讨综艺"黑红"困局下舞台艺术的未来何在?
曾几何时,音乐综艺是声乐艺术的竞技场,歌手们用歌声征服听众,用才华书写传奇。然而,如今的音乐综艺却逐渐沦为话题制造的试验田。雷蒂娅舞台的热议与其说是艺术共鸣的延伸,不如说是营销话术的狂欢。
1.png

在"黑红也是红"的策划准则下,表演者用争议博眼球,节目组靠吐槽换热度,音乐的专业性与审美价值被流量狂欢所淹没。观众看似拥有"批评权",实则陷入越骂越关注、越关注越骂的怪圈。争议成了流量的燃料,艺术成了被消费的工具。
艺术需要包容差异,但包容不等于无底线。若把"刺耳"包装成"个性",将"敷衍"粉饰为"突破",既是对观众审美能力的矮化,更是对音乐行业的不尊重。当浮夸表演取代情感传递,话题热度碾压艺术质感。所谓"多元审美",不过是资本裹挟下的自欺欺人。
2.png

舞台的包容性不是放弃专业门槛的借口,观众的宽容度更不该成为粗制滥造的保护伞。面对"黑红"困局,音乐综艺需回归艺术的"初心坐标系"。歌手应以作品立命,舞台应以艺术服人。若长期沉迷"黑红"捷径,消耗的不仅是观众信任,更是行业生命力。
3.png

当热搜词条比旋律更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离"音乐的盛宴"只会越来越远。因此,这场争议不应止于情绪化吐槽,而应成为行业反思的起点。在流量喧器中,如何守护舞台的艺术纯度?在话题狂欢里,怎样让音乐回归用耳朵聆听、以心灵共鸣的本质?唯有摒弃"黑红套路"、重拾创作敬畏,才能让音乐综艺真正成为艺术的放大器。
4.png

在这场关于音乐综艺的争议中,你的看法是什么?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为音乐综艺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虎哥娱乐八卦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