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他在高考季能赚好几个亿!这事是真的吗?他本人却说,连一块砖都没有。
他给普通家庭指点迷津,却又说出“打晕学新闻的儿子”这样的话,这人到底是谁?
新浪财经的CEO邓庆旭,在一次对话里当面问了张雪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有人说你一年高考季就可以赚好几个亿,这是真的吗?”
张雪峰听完马上就否定了,说这些话的人肯定都不了解商业。营业额不是利润,进账多不等于赚得多嘛!
他甚至还说过,自己名下没车没房,什么都没有。出门就骑个电动车,他还觉得这比开车快多了。
他有好几家公司,可他却不像个正经老板。他不给员工设定什么KPI,也就是业绩目标。
他开玩笑说自己像个被“架空”了的老板。
“30万以下的单子,他们自己就可以做主。”
他给了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和包容,这种老板……真是少见啊!
但张雪峰最出名的,还是他那张什么都敢说的嘴。
“我孩子要是学新闻学,我就把他打晕。”
这句话一说出来,可捅了马蜂窝!很多大学的教授和专家都站出来批评他,觉得他说话太不负责任了。
没过多久,他又说出了“文科就是服务业”这种粗俗的比喻。
这一下,更是让他被很多人炮轰。有人觉得他说的太功利,就是在制造教育焦虑,完全是在误导学生和家长。
他的这些话,总被剪辑成各种小视频,在网上传来传去。争议越大,他反而越火,看他的人也就越多。他本人,好像还挺享受这种感觉的,甚至有点自豪。
就是这么一个说话直接,甚至有点糙的人,聊起自己女儿的教育,却有着另外一番想法。
他竟然考虑让女儿高考完了以后,先不着急上大学!你说奇怪不奇怪?
推迟一年再入学!那这一年去干什么呢?
他想让女儿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他还跟新浪财经的CEO邓庆旭举了个例子。
“比方说,你女儿来我身边当助理,我女儿去你身边当助理。”
先去社会上实实在在地干一年,了解整个商业是怎么运转的,在实践里头积累经验,他觉得这样学习才最高效。这个想法……确实让人挺意外的。
骂他的人多,可捧他的人也一样多。
尤其对于那些住在偏远地区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张雪峰的存在,就像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很多学校和专业,在大城市的人看来可能都不知道,觉得很“冷门”,可在他那里,却是信手拈来,讲得明明白白。
他用自己的知识,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墙!
来求助的家长们,心里的想法其实都差不多。就是希望孩子辛辛苦苦考来的分数,别被浪费了,能用这些分数,够到孩子能达到的最高地方。
不求什么“一飞冲天”,但求孩子的努力不要白费。
想在他的直播间里连个线,问个问题,有时候得排好几天的队才能轮到。
他这个人,情绪来得很快,在直播间里,要是碰上那些来者不善的网友,他能直接开喷,一点不客气。
可是一旦面对那些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态度诚恳,真心实意来求助的家长,他又会变得特别有耐心,仔仔细细地给人家分析各种选择的好处和坏处。
张雪峰自己,就是从底层一步步拼出来的。
他的老家在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里,他就是那种靠着拼命读书考试改变命运的“做题家”。
后来经过很多年的艰苦“北漂”,在北京打拼,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闯进了更大的舞台。
他很会看准时机,牢牢抓住成名的机会。运营自己的账号,参加各种节目,把自己的人气一点点积攒起来。
在有了名气以后,他果断开始带货、卖书、开办课程,动作一气呵成。他自己也曾透露过,只靠讲课,一年就能挣几百万。
很多人都这么评价他:“不是个好人,但绝不是个坏人。”
这句话听着怪,但好像又有点道理。
他的“真实”,就在于他从来不假装自己是个“圣人”。
他承认自己就是要赚钱,但也说自己名下没留太多资产,更没有那些有钱人的架子,每天就在大街上骑着个小电驴来回穿梭。
他承认自己说话“不好听”,可他给出的建议,又都是非常务实和真心的。
大家看惯了那些被包装得完美无缺的“偶像”,也听够了那些假大空的“正确话”。
反而是张雪峰这种带着“糙理”的大实话,格外受一些人的喜欢。
今年高考前后,他突然在网上宣布,暂停了2025年的直播。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又开始议论纷纷,各种猜测都冒了出来。
有人说他是“迫于压力”,被骂得太狠了,所以才停的。
也有人说,是因为高考报志愿的人数太多,找他的人也太多,他压力太大,身体和精神都受不了。
甚至还有人说,他这是“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影响了别人的利益,所以才不得不停下来。
他骂过“新闻学坑人”,言辞非常激烈。
可如果你没看过他完整的直播,可能就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要是有孩子真的特别喜欢这个专业,铁了心非要学,他也会叹口气,然后好好地给人家推荐这个专业里最好的院校是哪些。
他说过“文科是服务业”,话糙理不糙。
他也会给那些真心喜欢文科的孩子们指路,告诉他们如果选择了这条路,要怎么规划才能走得更好,更有前途。
他的话语虽然很偏激,里面却也藏着妥协和体谅。这个人说话带着棱角,但有时候,却也透露着一丝温度。
不管你是谁,就算你没文化也没钱,只要你真心求助,他也会给你最真挚的建议。
写到最后
张雪峰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心中。他说的到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那杆秤吧?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