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后汉书·何进传》: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
《后汉书·何进传》: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
《后汉书·宦者列传》: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来旧矣。
《后汉书》: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
《后汉书·何进传》: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魏书》云:太祖(曹操):“阉竖之官,古今宜有…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乱天下者,必进也。”
《后汉书·何进传》》:绍惧进变计,乃胁之曰:“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
《后汉书·何进传》》:进不许。绍又为书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捕案中官亲属。
《资治通鉴》: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千馀人,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三国志·袁绍传》: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
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议。”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
《后汉书·袁隗传》:董卓忿绍、术背己,遂诛隗及术兄基男女二十余人。
《讨袁檄文》:(袁)绍为勃海,当攻董卓,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孝,绍罪三也。
绍亦使人私报虞,虞以国有正统,非人臣所宜言,固辞不许;乃欲图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
时议者以灵帝失道,使天下叛乱,少帝(刘协)幼弱,为贼臣所立,又不识母氏所出。幽州牧刘虞宿有德望,绍等欲立之以安当时,使人报术。术观汉室衰陵,阴怀异志,故外托公义以拒绍。绍复与术书曰:“前与韩文节(韩馥)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覆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愿详思之。“
绍乃使外甥陈留高干及颍川荀谌等说馥曰:“公孙瓒乘胜来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其意未可量也。窃为将军危之。”馥惧,曰:“然则为之奈何?”谌曰:“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馥曰:“不如也。”…当今之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必厚德将军,公孙瓒不能复与之争矣。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太山也。愿勿有疑。”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坚(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吴录》: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坚慨然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言发涕下。
《三国志·贾诩传》: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