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孙若微:8年皇后,27年太后,靠美色登顶的皇后,最终辜负大明

底层史观 · 昨天 22:0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1.gif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孙若微,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一位从普通官员之女到大明太后的传奇女子。她在危局中扶持新帝,在争权中辗转于亲情与权谋之间。
一生三十五年位居高位,她守护了大明,却背离了亲人。她的选择究竟是为大局考虑,还是权力的必然代价?
2.png

<hr>初入宫廷,命运的开端
<hr>孙若微的命运在她踏入深宫那一刻,开始被重重宫墙和权谋改写。她出身山东邹平,父亲孙忠曾任永城县主簿,官职不高,但为人正直,深得乡里尊敬。
3.png

孙若微自幼聪慧,容貌清丽,身为家中长女,受到了父母的格外宠爱。
这位普通官员之女的人生转折点,与一场皇室的“偶然”相连。
当时,太子妃张氏正在为太子朱瞻基挑选宫女,既要品貌俱佳,又要举止得体。张太子妃的家族与孙家素有交情,因此将孙若微列为候选之一。
4.png

孙若微被挑中入宫时,年仅十余岁。初入宫中,她既好奇又谨慎。面对这座陌生的世界,她很快学会了礼仪、服侍和宫中规矩。
她从不张扬,却总能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的聪明与机智。一次宫宴上,她因才情出众而脱颖而出,太子朱瞻基当场称赞:“若微,真如其名。”
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为孙若微的未来埋下伏笔。朱瞻基虽已与济宁胡氏成婚,但与孙若微的接触让他对她愈加欣赏。
5.png

在后来的岁月里,孙若微逐渐成为太子身边的一位心腹,虽无正式封号,却在宫中小有地位
6.png

<hr>权力争斗中的晋升,从贵妃到皇后
<hr>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他继位后,正式册立胡氏为皇后,而孙若微仅被封为贵妃。这一安排似乎合情合理,但并未平息后宫的隐秘斗争。
胡皇后出生名门,性情端庄,却因一直未育,逐渐失去了优势。而孙若微不同,虽然起点较低,但凭借出色的智慧和不凡的才情,渐渐在宣宗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7.png

宣德二年(1427年),孙若微为宣宗生下长子朱祁镇。这个孩子的降生不仅让宣宗喜出望外,也让孙若微在后宫中地位大增。
当时的朝臣中,已有不少人开始议论此事。有人说:“胡后虽贵,然无嗣恐难久长。贵妃诞皇子,乃国之福。”这些议论传到胡皇后耳中,她虽心中不快,却只能默默忍受。
宣宗对胡皇后的态度也渐渐冷淡。有一次朝见,宣宗对臣子们提起:“朕得长子,乃贵妃之功。”话中虽无直接对胡皇后的指责,却难掩他对孙若微的偏爱。
8.png

宣德三年(1428年),胡皇后以“无子不符宗法”的名义被废黜。
朝廷中虽有微弱的反对声,但宣宗意志已定,最终顺利完成了这场后宫更迭。同年,孙若微被册立为皇后,正式成为明宣宗的正妻和皇后。
从贵妃到皇后,这场权力的晋升看似顺理成章,实则暗藏波涛。孙若微的聪明与隐忍,以及她对宣宗情感的维护,成了她在后宫争斗中的制胜关键。
9.png

10.png

<hr>土木堡之变,母亲的抉择与两难
<hr>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病重离世,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孙若微被尊为皇太后,开始以母后的身份辅助年幼的皇帝治理朝政。
孙若微虽为太后,却并未完全掌控朝廷。大明朝的朝堂暗流涌动,宦官权力迅速膨胀,王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尽管孙若微屡次试图限制王振,但因英宗年幼,对王振的依赖太深,事与愿违。
11.png

正统十四年(1449年),王振力主英宗亲征瓦剌。
孙若微对此深感忧虑,她亲自召见英宗,劝道:“陛下,北疆虽危,然征伐非一时之事,国中无君,恐生祸乱。”英宗并未听从母亲的劝告,而是执意随军出征。
八月,瓦剌军队大败明军,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此消息传到京师,满朝震动,宦官集团的内部迅速失控,权臣争相推举继承人。百姓惶恐不安,京城弥漫着逃亡的气息。
12.jpeg

孙若微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她召集群臣,说道:“国君虽在敌手,国家不可无主。需立新帝,以安天下。”她力排众议,扶持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明景泰帝。
这个决定迅速稳定了京师的局势,但也让她陷入了内心的煎熬之中。有人私下议论:“太后扶持庶子,是否已放弃了英宗?”
孙若微没有正面回应这些质疑,却派出使者与瓦剌谈判,希望用赎金换回朱祁镇。她深知,权衡国家大局和亲情,并非一件易事。
13.jpeg

14.jpeg

<hr>夺门之变,母子重逢的代价
<hr>瓦剌见大明政局平稳,担心丧失谈判资本,便释放了朱祁镇。归来的英宗被安置在南宫,名为“太上皇”,实则被软禁。这让孙若微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她既想保护亲生儿子,又不得不考虑景泰帝的态度。每次见到朱祁镇,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愧疚与无奈。
南宫的幽闭生活让英宗渐渐疏远母亲。有人曾在宫中听到英宗低声抱怨:“母亲为何助景泰谋我之位?”
15.jpeg

天顺元年,英宗在石亨等人的帮助下,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夺回皇位。景泰帝被废,数日后忧愤而死。英宗复位后,孙若微重新成为皇太后
这场政变后,英宗对母亲的态度更加冷淡。他虽未当面指责,但内心的隔阂已无法弥补。孙若微试图弥合这段关系,却始终徒劳。
天顺六年,孙若微病重。她知道,自己对大明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有深远影响。她扶持朱祁钰稳定江山,却让朱祁镇对她心生隔阂。
16.jpeg

在病榻上,她召见英宗,希望再见一面。然而英宗以政务繁忙为由,迟迟未至。几天后,孙若微去世,终年六十余岁。朝廷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将她与宣宗合葬于景陵。
她的一生,从普通女子到皇后,再到太后,既充满传奇,也遍布争议。
孙若微的名字,注定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她在危难时扶持新帝,稳住大明江山;也在权力斗争中辜负了许多人的信任。
17.jpeg

她在景泰年间的决策显示了她的政治智慧,但也让亲生儿子对她心存怨恨。她在英宗复位后的冷淡反应,或许是对母子关系破裂的无奈妥协。
后人评价她时,褒贬不一。有人称她为“大明的守护者”,认为她的选择确保了国家的稳定。也有人批评她“心计太深”,在亲情与权谋中失去了平衡。
无论如何,孙若微的故事,是大明宫廷权力斗争的真实写照。她用一生诠释了权力的复杂,爱与责任的交织,以及一个母亲的矛盾与挣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底层史观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