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2万”,承认违规也该退费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 昨天 14:38
1.jpeg
河南一所民办高中在招生时作出承诺却不兑现,引发舆论关注。图/大象新闻截图
“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2万元”,河南一所民办高中,在三年前招生时作出这一承诺,在今年高考后却不兑现,有家长投诉维权,引发舆论关注。
8月16日,该校就未履行2022年招生时的退费承诺致歉,承认学校管理存在疏漏,当年招生宣传违规,并称其正配合当地教育部门调查。
此前,大象新闻报道,接到信阳市民的投诉,反映该校虚假招生问题。牛先生称,“该校2022年招生时承诺家长,若中考成绩满360分,三年后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还费用2万,目前学校不履行承诺。”据牛先生介绍,他的孩子2022年的中招成绩大概420多分,到该校学习,每年的花费2.5万元左右,今年的高考成绩只有433分,适用该公告。
当前的问题是,学校承认当年属违规招生宣传,还要不要履行退费承诺?实际上,对于违规招生宣传,学校也必须承担违规责任。
另外,对于该违规招生行为,当地教育部门曾通报处理,但现实表明,违规招生并没有得到纠正。这需要进一步调查,追究相关方面责任。
校方在致歉中称,2022年建校初期,因学校管理疏漏,招生负责人擅自发布了包含“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2万元”的承诺。这一行为违反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更误导了学生及家长,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校方承认违规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这却难以推卸校方责任。
一校的招办负责人,代表的就是学校。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授权,招办负责人会“擅自”承诺考不上本科退费。校方不能把责任推给招办负责人。哪怕当初承诺违规,校方也应合理兑现退费承诺。因为,学校是违规招生的实际受益者。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校的违规招生行为,当地教育部门在当年就曾做出过处理。通报该校在没有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的情况下,未批先招,欺骗诱导学生家长报名交费,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极大隐患,责令立即解散该校招生办,停止招生,退还已交费用,并对该校违规招生和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然而,家长并没有收到退费通知,而该校招收的这批学生在学校“顺利完成”三年高中学业,并参加高考。为此,需要追问,当年教育部门的停招处罚为何没有得到执行?该校的违规招生受到了怎样的处理?
如果当时就严格落实停招处罚,全部退还学费,可能也就不存在眼下的问题。就此看,正因当年学校的违规招生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才埋下隐患。针对地方教育部门是否尽到规范教育管理、学校办学的职责,上级教育督导部门有必要进行调查。
我国教育部门从2024年起,强调狠抓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其关键就在于,要遏制地方教育部在抓违规办学时,“对上一套、对下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此,才能解决管理失序的问题,遏制学校的招生乱象,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撰稿 / 蒋理(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赵琳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新京报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