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8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正在重塑东南亚的科技版图 8月1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坚决制止新兴领域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一哄而起。目标直指资本涌入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等热门领域的热潮。该部门还表示,要防止出现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加力破除“内卷式竞争”。
这并非向内退缩,而是一次战略调整,将重塑中国资本在全球的流动方式,尤其在东南亚地区。中国正促使企业更有选择性、更可持续地拓展海外市场。这种影响在东南亚地区将最为明显。
如今,我们正目睹这一中国国内转变带来的明显结果:更为规范的国内市场已促使企业以更具策略性的方式进军东南亚制造业基地,电动汽车行业便是一个例证。近年来,超过30亿美元流入泰国电动汽车工厂,助力中国品牌占据泰国电动汽车市场70%以上的份额。中国的新政策将有利于那些具备长期战略的实力企业。
对东南亚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中国资本的流入将更加审慎。我们将会看到,投资不再是不可预测地涌入科技初创企业,而是更加深思熟虑地进入制造业、供应链和基础设施领域。事实证明,中国企业在适应当地动态方面反应敏捷,这表明它们在东南亚的投资布局将更具战略性。此外,中国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加深其与东南亚国家的产业联系。
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其最强大的企业在海外寻求增长,特别是在东南亚。我们已经看到双方的制造业网络日益融合。相关报告称,在印尼,中国企业目前掌握着约75%的镍精炼产能,这一过程对电动汽车电池至关重要。这种主导地位不仅仅关乎资源开采,它还涉及冶炼厂、技术转让以及支持印尼工业发展雄心的长期合作关系。
如今正在发生变化的是中国的方式:未来的扩张将更契合当地的优先事项,更规范且更持久。中国企业将更倾向于组建合资企业、分享技术并投资长期产能。这对地区国家有利,它们将获得基础设施、资金和专业知识。
随着中国企业如今在追求更高质量的背景下开展经营活动,东道国可以期待更稳定的合作。风险投资可能会转向对地区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如半导体或人工智能。一种更少泡沫、更具实质内容的新模式正在出现。通过加强国内管控,中国也在巩固其在海外的影响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这种投资可能会在未来数年塑造东南亚的发展轨迹。(作者阿斯玛·哈立德,王从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