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新高三一轮复习数学怎么抓?死磕这十个点,成绩从70提到130

IOCOscar6 · 前天 21:06
各学校的高三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了,如果高三一轮复习抓不好,高三后期的复习就会越来越难,因为现在的高考不同于以前了,那么一轮复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做个整理。
1.jpeg

一、千万不要迷信各种技巧大招
每年都能碰到一些家长和学生,被网上一些老师忽悠花钱花时间去学一些所谓的大招和技巧,这些技巧听起来很厉害但都是脱离当前的新高考,所以到真正的考试中根本没有用,下面这是2025年高考后教育部针对高考数学又再次重申的3个复习理念:
要点1:重视课本,这是教育部连续3年重复提的
2.jpeg

2025年新高考一卷15道题来自课本
3.jpeg

2025新高考二卷17道题来自课本
4.jpeg

要点2:考察思维,这是教育部连续3年重复提的
5.jpeg

要点3:问题和问法创新,换一种方式表达相同意思,学生在读题时会感觉理解题目,近三年的高考难题都是按照这个模式命题的
6.jpeg

7.jpeg

二、不同的学生要明确自己复习的侧重点,不要跟着别人走
8.jpeg

9.jpeg

10.jpeg

三、先整理每一节内容的框架,再细化问题
要点1:先课本后课外
高中数学课本必须要关注的2个方面:
①课本典型题目,这个咱们再后面会给大家详细分享每个章节的典型题
②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中提到的问题
要点2:先要宏观整体把握,弄懂整个知识是怎么产生的背后体现了什么思想,然后再细化里面的每个问题,比如数列
11.jpeg

要点3:在整个问题的框架中,明确哪些是侧重点,按照高考情况排个序,然后聚焦这些问题,不要乱做模拟卷乱刷题。
四、对比不同问题,整理问题变化的角度
①同一类题目从“表面特征”入手比较解决方法的差异
从已知条件比入手,比如几何题里是否都涉及“中点”“垂直”,代数题里都给出“函数解析式”或“不等式关系,比如处理差异
从问题目标入手比较,看最终要求解的是什么,比如都是求“最值”“长度”“参数范围”,目标一致的题目往往思路类似。
②要比较不同题目,提炼背后的共性
核心知识点:不同题目可能表面不同,但用到的定理、公式是同一类。
解题步骤:梳理步骤后会发现,很多题都遵循“找等量关系→列表达式→化简求解→验证”这样的通用逻辑,或者几何题的“作辅助线→转化图形→套用性质”模式。
数学思想:比如不同章节的含参数的题是否都用到“分类讨论”
五、整理错题以及计算,对于不会算的或者算的太慢的要整理
计算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不断的积累和纠正不好的习惯
12.jpeg

①从哪里入手计算
计算过程中它的切入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计算的规则是什么
②计算的重点方法有哪些
13.jpeg

相关资料参考

六、通过做题理解知识点
①出现什么标志就想到这个知识点
②这个知识点与那些搭配使用
③知识点里面会用到哪些计算
14.jpeg

七、分层做题,不要什么题都做
2025年高考后教育部明确了试卷的题目划分为个阶梯
第一阶梯:以课本为中心典型问题
第二阶梯:对概念深入理解形成的各种灵活题目
第三阶梯:多章节大融合,融汇贯通
下面为教育部原文
15.jpeg

八、错题处理
①剖析原因,弥补认识的不足
②类似错误的排查
九、时间规划
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安排才能让效率最大化
每个科目每天分配的时间是多少?
做作业的时间每天应该花多少,不能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做作业上,作业中哪些问题需要拓展,哪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哪些可以不用做,需要放弃
③每天花多长时间,总结整理当天的问题
十、难题处理
1. 先冷静,拆解问题
16.jpeg

- 把难题拆成小步骤,看看每个部分在讲什么,有没有熟悉的公式、定理能用上。
- 比如几何题,先标已知条件,想想相关的性质(如三角形全等、相似的判定);代数题可以先化简式子,找找变量间的关系。
难题拆解题目中常考的各种疑难条件积累参考下面高考数学解题图谱讲义,赠送配套视频讲解,点击下面卡片查看

2. 回溯基础,从简单入手
- 如果卡壳了,回头看看课本上类似的例题、课后题,想想当时是怎么解的,思路能不能迁移过来。
- 比如遇到复杂的函数题,先回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本图像和性质,再逐步分析复杂情况。
3. 换种思路,反向推导
- 试试“逆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倒推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解决它,一步步往已知条件上靠。
- 也可以用“特殊值法”,比如代数题代入具体数字试试,几何题假设图形是特殊情况(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说不定能找到规律。
4. 暂时跳过,避免卡壳
- 如果实在没头绪,别死磕,先做后面的题,等思路清晰了再回头看。有时候大脑会在“后台”悄悄处理信息,回来时可能突然有灵感。
5. 求助但别直接要答案
可以问老师、同学:“这一步我卡住了,你觉得可以从哪个角度分析?” 而不是直接问“这题怎么做”,自己思考后再理解,印象会更深。
数学难题就像解谜,耐心拆解、多试几种方法,慢慢就会找到突破口啦
17.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IOCOscar6
[Пирамида Короткова] Пирамида Дилтса-Короткова. Логические уровн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