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最近网上又刮起一阵风,说什么中国被“C形包围圈”死死围住,一旦中美擦枪走火,周边国家都会扑上来咬一口,咱就彻底“没朋友”了。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只想说概念很唬人,现实很骨感,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可以醒醒了!
而网上之所以又开始老生常谈,实在是因为我们周边某些和美国要好的国家,这段时间蹦跶的又有点欢。
7月14日,美澳拉上了日、韩、德、法、英、菲、印尼、加拿大等总共19个国家开始了“护身军刀2025”演习,并且一直持续到8月4日才结束。一共有超过3万名军人、15艘军舰、70架军机参加,可以说是历届最大规模。
不仅如此,美陆军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还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域实测了。这是美国自退出《中导条约》后首次在亚太部署中导实战测试,已经突破了原有条约限制。
美国就是想通过中导覆盖第一岛链至南海关键航道,抵消解放军火箭军优势,并且这些参加军演的国家中很多都在C形包围圈中。
而“C形包围圈”说的就是"新月形封锁线",听着挺专业,源头是2010年,我们的空军大校戴旭在书中的分析。
大意是说美国从冷战那会儿就开始布局,形成C形包围圈的三层结构:
前线基地链是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核心手段是美军常驻基地、萨德、爱国者反导系统;沿干预带是越南-泰国-新加坡-马六甲,核心手段是联合军演、武器准入协定,如新加坡樟宜基地;战略纵深区则是澳大利亚-印度-阿富汗,核心手段则是后勤枢纽、远程打击力量。
就这样,沿着咱们家门口画了个大“C”,想把我们锁死在里头。
那如果中美冲突真的爆发,这个“C形”布局会带来什么呢?
首先肯定是多个方面的军事高压,比如冲绳基地起飞的美日战机对东部沿海要地实施打击、部署在菲律宾北部岛屿的海马斯系统以及最近实测的堤丰中导系统绝对不会客气。
它们会封锁巴士海峡或袭扰南海目标、印度边境一线部队也会趁机施压。
而中亚方向作为关键物流通道,到时从中东进口的能源可能面临被切断的风险,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已有力量部署下最可能的连锁反应,多线作战的噩梦或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此外,别以为战争只在海上陆上。美军可能在“C形”海域布设智能水雷实施封锁,利用地缘优势强制他国中断与华贸易。
更别说美国通过《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刚刚大幅提升了对台所谓军事融资份额,同时全面限制美国关键AI芯片企业与华技术合作打的就是我们的高端产业命脉。
这不仅是战时的致命隐患,更是此刻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敌人利用这些预设的“C形”基地网络作为跳板,其调兵遣将的效率远超任何驰援而来的一方,无论是速度还是成本都占据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一旦冲突爆发,对手很可能获得开局即掌握战场主导权的不利局面。
但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国际关系从来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非友即敌。这些被划进包围圈的国家,和美国从来都不是上下一条心,跟我们的关系,更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
就在上周,中国海关总署还发布了令人振奋的数据,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高达5.3%,这说明朋友圈的经贸血脉依然强健。
东南亚国家对于自身经济发展与区域稳定的高度关注,肯定会使他们对卷入大国冲突天然保有警惕。
正因如此,7月东盟峰会公报中才反复重申的“和平解决争端”、“大国责任”。这些在很多“C形”包围圈的国家中都在上演。
比如中国连续21年稳坐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宝座、菲律宾农民种地用的化肥,一年30万吨靠中国供应、澳大利亚挖出来的铁矿石,60%都得卖给中国。
所谓的“包围圈”,更像是个“利益交织圈”,大家伙儿都在这个圈里找平衡,谁也不想真把桌子掀了,毕竟和中国脱钩太难了,中国的实力支撑从来都不是说说。
还记得让世界震惊的国产3nm芯片量产新闻吗?华为高端芯片自主化进程正彻底颠覆全球半导体格局,对岸台积电在美的痛苦经历恰恰成为了我们自主路线成功最有力的反衬。
而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霹雳17远程空空导弹等国产尖端装备的威慑力早已被全球军事分析家公认,没人敢轻视中国这些足以改变区域战力平衡的家伙。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高端制造、新能源、5G/6G 等新兴领域构建的完整产业链优势,本身就是最大战略筹码,这是超越军事、辐射全球的经济威慑力!
所以一旦中美开战,周围全是敌人没有朋友,这真是想多了,大国博弈从来没有简单答案。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美澳联合军演“护身军刀”启动:19国参演,首次在西太实测“堤丰”中导系统
戴旭:《C形包围:中国面临的危与机》
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1-7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情况
韩国贸易协会:韩国对华贸易顺差连续21年增长,2024年达450亿美元
东盟秘书处:董事长第44届东盟峰会的声明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