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教育部官网跳出“1335万”这个数字时,我妈盯着手机愣了好久。她总说现在高考比她当年难,可谁也没想到今年考生反而少了七万。我翻出过去十年的数据给她看:2017年940万,2023年1291万,去年还站上1342万高峰,今年突然拐头往下掉。专家们去年还预测要破1400万呢,结果历史开了个玩笑。
其实这事得从二十年前说起。2005年出生的孩子有1617万,可第二年突然降到1584万,第三年又掉下去。这批人正好是今年高考的主力军,适龄学生本身就少了十几万。我妈听完直摇头:“难怪班里总有人说今年考场座位空了不少。”
但高考从来不止应届生。去年有410万复读生,占总人数三分之一。可今年八省份推行新高考方案,那些复习了两年的老套路突然不管用。我妈认识个开复读班的亲戚说,今年报名人数直接砍掉两成。有人干脆不玩了,转头去打工或者学技术。
分数线没降反升,本科名额还是450万,录取率还是33%。我妈算账算得头疼:“四个人考,最后只能上一个。”重点大学扩招4%,才两万个名额,分到全国考生里跟撒芝麻似的。隔壁老王家儿子去年复读没考上,今年听说直接去技校学数控机床了。
有钱人早有后手。我妈刷短视频时总看见留学广告,咨询量涨了三成。有个做留学中介的表舅说,现在家长都盯着澳洲和东南亚的学校,图个文凭好找工作。可我妈直撇嘴:“咱们这种普通家庭哪有钱折腾?”
倒是职校最近火了。我妈去参加家长会时听说,现在中职生也能参加职教高考,还能上本科。可她还是觉得“专科就是专科”,非逼着我刷题。其实我同学小李去年去技校学汽修,现在还没毕业就被4S店预定了,月薪开到五千。
最惨的是艺考生。我妈表姐家侄女学美术,今年广东美术类招考直接砍了3000人。小姑娘在画室哭鼻子的照片传遍朋友圈,我妈看了直叹气:“早说别学这个,非说艺考好考。”现在连兴趣班都不保险了。
教育部发布会那天,发言人说这是教育转型的开始。我妈听完更懵了:“转型?那我娃该往哪转?”她最近总盯着我书包里的画笔和习题册,我知道她在纠结——是继续刷题冲本科,还是试试职教高考?
其实我挺羡慕那些早做决定的同学。有人准备留学材料,有人在技校车间实操,有人还在题海里挣扎。我妈总说“高考是独木桥”,可现在桥旁边多了几条岔路。只是没人敢保证哪条路更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教育部门的数据在变,但家长的焦虑没变。我妈昨天又问我:“要是明年还考不上咋办?”我盯着书包里那支画笔没说话,它和习题册放在一起,发出轻轻的碰撞声。这条路该怎么走,可能得等我们自己走出答案。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