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新德里一处加油站的价牌闪着冷光。站长盯着手机里的国际油价曲线叹了一口气。一个数字在业内传开后,大家心里都悬着:40万桶每天。乌拉尔原油对印度的出口,8月只剩这点量,和前面那段时间的118万桶每天相比,等于踩了急刹。谁按下的刹车,代价会落在谁身上,已经不只是贸易台账上的一道算术题。
上个月,美印关税谈判谈崩。谈不拢的节点很鲜明,美国搬出了所谓俄油税,架在桌边,话里话外就一层意思,别再从俄罗斯捞便宜。特朗普开出的条件,被形容为苛刻。印度农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不只是市场的门栓,是莫迪的政治地基。农民票仓一摇,政坛跟着晃。莫迪没有点头,场面冷下来,两人不欢而散。
僵住没多久,25%的二级制裁关税抡到了印度头上。在承受美国这道俄油税后,印方对美出口的商品,总体关税负担被推到大约50%的档位。这个数字在所谓盟友里,难找第二个。说实话,伤筋动骨。外贸的订单会重新算账,制造业的利润会被挤压,汇率和资本流向也要提心吊胆。更让人不安的,是这一套动作的指向性太明确:冲着俄油来的。
欧洲的动作也跟上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第18轮对俄制裁法案拍板。内容里写得很直,禁止进口基于俄罗斯石油的石油产品进入欧盟,同时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印度的最大炼油厂采取制裁。在海上,那个被反复提起的影子舰队,又被点名。船、旗、保险、港口,每一环都可能被拧紧。看着像在远方下棋,压力却会顺着航线一路传导到岸上炼厂的调度室。
被架在风口的,是印度。印度是能源消耗大国,俄油折扣期,确实赚足了价差。Kpeer的船舶追踪数据落地时,很多人明白,那个舒适期告一段落。印方不想放弃俄油,也不想得罪美国,一段时间里的应对方式,就是沉默。沉默背后,是极为现实的权衡。国有炼厂的一位负责人吐露,厂里的俄油供应订单只到9月,之后怎么安排,等通知。9月这个节点,很微妙。第79届联合国大会将在纽约召开,印媒曾放风说莫迪到会,还有可能和特朗普碰面,官方层面的日程未见确认。气氛已经到这份上,会面意味着什么,圈内人心里都有数。
把镜头切到另一个纬度。乌拉尔原油量缩到40万桶每天,对俄罗斯是个硬伤。像印度这样的吃油大户不多,经得起美欧制裁线压的人更少。现在又处在美俄乌三边和平谈判被高度关注的阶段,筹码的轻重不只是钱。一个市场突然缩小,会连带着谈判桌上的底气变薄。普京显然不愿意接受这个走向,于是转舵。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俄油企业试图把更多原油出口转向中国,中国企业对这根橄榄枝不排斥,但谈判归谈判,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价格怎么谈,大家关心。俄方驻印副贸代格里瓦对外说,过去一个月,印度买乌拉尔原油,表观价位在每桶65美元,加上对印的折扣,折算下来每桶差不多61.75美元。中国市场要接更多,传出一个底线,单桶再降1美元。一进一出,空间有了。外界没有拿到最终的确定数字,不过看订货量的变化,说明桌上达成过默契。法新社的报道给了一个切面,中国提前锁定了15船乌拉尔原油,10月和11月交付,每船70万到110万桶,按日均算大约7.5万桶。不追求一口吃成胖子,节奏放得很巧。
俄油折扣这一年多,让印度国内财政多了腾挪空间,让油价的压力小了不止一点,这是看得见的民生收益。放弃很难,硬顶也很难。莫迪一度在集会上强硬发声,到了关键节点又收了力。有人觉得退了,有人觉得这是现实主义。
俄罗斯的算盘。中国接了部分,补的只是一个缺口。俄方还得继续找出海口,盯着每一个可以绕开的节点。布达佩斯那场被传的多边会晤,会不会把节奏拉回来,外界都在看。谈判桌上不止有领土和安全,还有看不见的产业链和现金流。武器和油桶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制裁清单和民生物价挤在一张图里。
有必要说清一点,中国不会盲目顶上印度的缺口。国内有自己的库存策略,也要看成品油市场的节拍。把市场稳住,给俄方点燃眉的缓冲,意义已经很清楚。更深一层,这也像是在给和平窗口撑个杆子。万一普京在接下来的多边会晤里,因经济内压显露软态,美欧提更高的条件,不仅俄乌两国的普通人会更辛苦,全球市场也会再被推上一轮紧绷。
在这个局里,最扎心的地方在于规则的外溢。所谓二级制裁,名义上是针对目标国,实际却会覆盖到第三方市场。关税这种大棒,落下来先打疼的还是一批做实业的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