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为什么顶着巨大压力,拼死进行经济战?这才是对决的终极目标

竹小昂 · 昨天 18:01
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就开始了,到2025年8月还越演越烈。双方都顶着国内经济压力和国际舆论,死磕到底。美国觉得中国经济崛起威胁到它的老大地位,尤其是制造业和技术领域。中国则认为这是美国在打压它的发展,试图维持全球经济主导权。双方都不肯让步,因为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谁来定未来世界规则的争夺。
1.jpeg

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战成了他的招牌。从2018年3月开始,美国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商品加关税,理由是知识产权被盗、强制技术转让和贸易逆差太大。到2025年,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始,2月1日就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国家紧急状态,针对中国合成阿片类药物贩运,加10%关税。结果,3月4日关税升到20%,4月9日再加50%,基线到104%。中国马上反击,加到84%。美国不服,又升到145%,中国跟上到125%。
美国为什么这么拼?因为它制造业空心化严重。过去几十年,美国公司把工厂移到中国,图便宜劳动力,结果本土就业丢了,高附加值产业也被中国追上。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出口全球,美国贸易逆差年年破纪录。2025年,美国进口中国商品5000亿美元左右,其中电路板等关键部件还依赖中国。要是继续这样,美国担心技术优势丢了,国家安全出问题。特朗普的目标是把制造业拉回美国,重振本土经济。关税就是武器,逼企业重新布局供应链。结果,美国消费者物价涨了,企业抱怨成本高,但政府觉得这短期痛换长期利。
贸易战升级后,中国出口受阻,经济增长放缓。2025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长5.2%,看起来还行,但靠政府补贴和提前出货撑着。房地产危机还没解,就业率下滑,通缩风险大。中国分析师警告,疲软因素会让政策制定者加大刺激力度。面对美国关税,中国用反制关税护航本土产业,但这也伤到自己。中国为什么不退?因为它要守住制造业地位,推动产业升级。
2.jpeg

双方都顶着巨大压力。美联储加息控制通胀,但贸易战推高物价,2025年PCE通胀预期升到2.7%。纳税人怨声载道,军费吃紧,国内问题一大堆。俄乌和巴以冲突分心,美国援助乌克兰越来越少,因为没油水可捞。中国就业和内需削弱,出口是经济增长引擎,但关税壁垒让工厂订单掉。2025年4月,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供应链中断,企业转产东南亚。
这经济战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美国想维护美元霸权和全球经济秩序。二战后,美国靠美元收割全球资本,维持高消费和高福利。但现在,美元印太多,加息降息玩到极限,全世界去美元化加速。美国怕中国接管经济地位,主导演世界贸易向更公平方向走。所以,通过贸易战打压中国市场,试图低价收购中国优质资产,填补债务窟窿。
中国目标是反霸权,构建新全球经济体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制造国,中国推动产业升级,避免被收割。贸易战让中国深耕制造业,自给自足,即便全球市场乱,也能稳住。2025年,中国设定5%增长目标,尽管贸易战阴霾,但承诺内需驱动。长远看,中国想主导更自由和平的贸易,避免制裁成为大国工具。
3.jpeg

因此,这场战决定新世界秩序。美国输,霸主地位不保,美元一落千丈。中国赢,贸易向和平方向进,制裁变笑话。但现在,谁也没占上风。美国国内问题解决不了,军事实力下降。中国稳坐钓鱼台,社会问题比美国小。只要坚持,难题都会自解。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竹小昂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