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两山”理念二十载:茅台的绿色酿造与价值共生

央广财经 · 11 小时前
二十年前,“两山”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诞生——“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一理念早已超越地域界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之道。
赤水河畔的雾气里,藏着另一重答案。贵州茅台用二十年时间,把生态与发展的思辨,浸入赤水河的晨露里,酿进车间蒸腾的热气中。从河水里的微生物到飘向全球的酒香,这家揣着“顺天敬人、明理厚德”念头的百年企业,慢慢写出了自己的故事:生态保护与生意经,本就是一回事。在生态与经济之间,它走出了一条互利共生、双翼齐飞之路。
溯源酒与河的生态纽带
赤水河畔,黎明总是伴随着阵阵酒香。2025年初春,“青清赤水”青年志愿者杨应波和队友们又一次踏上巡河之路,他们身着的红色马甲在晨雾中格外显眼。杨应波自2022年担任该志愿者队伍领队以来,但凡有空,就会出现在赤水河边。他们回忆道,十年前巡河,还能捡到不少塑料袋;现在弯腰,更多是为了查看鱼卵。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支志愿者队伍5年来累计巡河超40公里,清理垃圾达400公斤。他们见证了赤水河一步步转变为“生态画廊”。
由于赤水河沿岸酒企众多,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着沿岸酿酒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做好赤水河的生态保护,成为包括茅台在内的众多企业的共识。
这种对生态的深刻认知,源于茅台对酿造本质的深度理解。一位酒业研究人士表示,“茅台酒不可复制的独特风味,关键在于其15.03平方公里核心产区内‘水土气微’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据茅台集团生态环保部员工肖启彬介绍,“自2016年起,上万名茅台青年员工参与植树,种下30000余棵树,建成约140亩的‘茅台共青林’。如今,厂区绿化总面积达147.5万平方米,绿化率超30%。”
在茅台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中,科研人员陈照正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着两株新发现的梭菌——“石窖梭菌”和“茅台梭菌”。这是全球首次在酿造体系中发现的新菌种,它们与赤水河流域数百种微生物一同,构成了茅台酒的“微生态银行”。陈照的研究数据显示,随着流域生态持续改善,核心产区微生物种类在十年间增加了17%,为基酒风味的丰富性提供了基础。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ESG所倡导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多维度均衡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茅台秉持“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核心价值观,同ESG理念相融合,也是茅台践行企业责任的体现。
科技赋能生态防护
走进茅台污水处理厂,显示屏上跳动着最新数据。“酱酒废水处理曾经是行业公认的难题,七轮次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分极为复杂,处理难度堪比治理一座小型污水厂。”该污水处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茅台计划投入近20亿元打造的这套处理系统,借助PHA转化技术,将高浓度有机废水成功转化为可降解材料,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676吨。
在中华片区的管网改造施工现场,工程人员已经采用了新型防渗材料。“过去窖底水渗漏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现在采用‘AB角’管理模式,每个环节都有双重保障。”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展示的改造图纸上,雨水、污水、窖底水管道清晰区分,各自承担着不同功能。这项改造工程,使茅台冷却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87%,每年节水量相当于一座蓄水量4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茅台在生态监测方面也构建起了严密的网络。在赤水河茅台断面,三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候运行,数据实时传输至“天空地”一体化平台。200多个监测点位分布广泛,涵盖从土壤重金属到大气PM2.5等35项指标。据环境监控中心值班人员介绍:“去年汛期,系统提前12小时预警初期雨水超标,让我们有足够时间启动应急收集措施。”公司相关记录显示,2024年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6%,固废处置合规率保持100%。
在和义兴产区的试验田里,科研人员正采集土壤样本。这里的有机高粱种植采用“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三带模式”,企业提供农资支持,合作社组织标准化种植,农户享受保护价收购。该公司农业技术负责人表示,每亩地化肥大幅减少,高粱品质不仅得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得以提升。
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在茅台循环产投公司的车间内,酒糟正通过流水线被加工成有机肥。一名工作人随手抓起一把黝黑的肥料说道,“这些曾经被当作废料的东西,如今成了抢手货。”自2018年开始探索,茅台现已实现稻草、窖泥、酒糟等副产物100%循环利用,构建起“从土里来,回土里去”的闭环,该成果入选“2024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在道真县的食用菌大棚里,一位农户正忙着采摘香菇,他笑言,“茅台帮我们建了菌棒厂,提供技术还负责回收,去年收入明显增加。”当地形成“酿酒废料—菌棒—有机肥—高粱种植”的循环经济链。
公司数据显示,茅台通过产业反哺,累计带动850万人次农户增收,总增收额超100亿元,让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切实进入百姓家中。“呵护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美丽生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必须做好的生态责任,也是推动茅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茅台生态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金融领域,贵州茅台也做出了一定成绩。”一名常年关注酒业的投资人表示。据该集团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将年度营收的1.5%作为环保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超4亿元用于赤水河流域保护。在碳交易市场,茅台率先完成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每瓶茅台酒的碳排放数据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绿色资产”。他补充说,“2025年,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明晟)对茅台的ESG评级由BBB级跃升至A级,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获此评级的白酒企业,这一成绩也助推了茅台在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超额认购。”
2024年,在巴黎奥运会的接待晚宴上,一瓶采用绛纱色包装的“笙乐飞天”茅台酒成为焦点。这款产品将生态理念与东方文化符号巧妙融合,海外售价较普通款高出30%。国际业务部负责人透露,“去年海外营收51.89亿元,同比增长19.3%。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不仅认可茅台酒的品质,更对其中蕴含的‘天人共酿’哲学产生认同。”
构建流域治理方案
在2025年“中国茅台 国之栋梁”生态守护论坛上,一个特别的环节令人印象深刻:一壶清水依次从水质检测员、护林员手中,传递到少年学子手中,象征着生态保护责任的代际传承。这一场景背后,是茅台积极推动建立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茅台联合川滇黔三省酒企设立公益基金,开展“走进源头 感恩镇雄”的行动,构建起“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的长效机制。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展台前,茅台的“双碳”路线图吸引了众多国家代表的目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单位产值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60%;2035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50年达成全供应链碳中和。
茅台的行动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酒业协会的报告中,一组数据凸显了茅台的带动作用:白酒行业全年减碳420万吨,节水1500万吨,绿色包装占比提升至55%。在赤水河流域,已有20余家酒企采用茅台共享的污水处理技术,形成“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的治理格局。生态环境部专家评价,“茅台将企业环保标准转化为行业准入门槛,为行业树立了极具价值的示范。”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年的节点回顾,茅台的绿色发展成果显著。2024年,茅台营收达1738亿元,同比增长15.44%;与此同时,2024年,贵州茅台单位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9%,赤水河茅台段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在厂区那片由义务植树形成的生态林中,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枝繁叶茂,树下标牌上写着:“前人栽树,后人酿酒”。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表示,未来,茅台将持续在国际化传播上,讲好产品含“绿”量和含“文”量的故事,努力实现从单一产品出口向集产品、文化与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出海转变,真正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上展现更大茅台担当。
从安吉余村的竹林,到赤水河畔的酒坊,二十年来“两山”理念的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生态既是强大的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茅台镇的酒库群上,蒸雾与晨雾相互交织,仿佛在诉说一个质朴而深刻的道理 —— 守护好赤水河的澄澈,才能留住茅台酒的醇厚;坚守住绿水青山的底色,才能描绘出金山银山的绚丽画卷。
央广财经记者 傅天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央广财经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