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做父母的,最头疼的就是看见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劲儿。
你说破了嘴皮子,他那边左耳进右耳出,说多了还嫌烦。
别急着上火,今天咱们换个思路,学学人家张雪峰老师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试试下面这六句接地气的大实话,句句说到点儿上,也句句能走进孩子心里。
第一句:读书这件事,说到底是你自己的事儿。
总指望爹妈天天在后面催、时时在旁边赶,这条路注定走不累、也走不远。
人的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千万别在该拼搏的年纪光想着舒服。
现在多流点汗、多吃点苦,将来的你回过头看,一定会打心底里感谢现在这个咬牙坚持的自己。
第二句:平时交朋友,不妨多靠近那些成绩好、状态积极、活得带劲儿的同学。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那股认真劲儿,是真的能“传染”的。
跟他们在一起,你不知不觉也会被带动起来,向上走就有了方向、有了榜样。
别怕脸皮薄,学习上遇到卡壳的地方,就得大胆去问。
追着老师问、问到彻底明白、问到老师眼睛发亮——那一刻,你才算是真学透了。
第三句:咱们得认清一个现实:社会就像一场大筛选。
第一道关,看的就是学历和学习能力,先淘汰那些不愿意下功夫的人。
再往后,才拼家里的资源和人脉,那又是一轮筛选。
真想和别人站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最踏实、最靠谱的路,就是现在埋下头、把书读好。
第四句:对你这个年纪来说,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绝大多数的烦恼,其实也来自于成绩。
想跳出这个循环?
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书本、专注当下。
当你的成绩一点点往上走,心里的阴霾自然会散开,做什么都更有底气、更有希望。
最后一句(额外再送一句真心话):
缺钱、缺东西,可能一时会让你觉得没面子、抬不起头,但那只是暂时的;
可如果脑子里空荡荡、没知识没见识,耽误的可是你的一辈子,甚至牵连到后面几代人。
只有持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慢慢褪去脸上的稚气和迷茫,让你真正活得明白、活得自信、活得有尊严。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