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后,“哪个省考生最难”都会吵到热搜。河南考生甩百万报考数据,江苏考生晒数学卷截图,山东考生贴特控线分数……但真要较劲儿,得把“难”拆成三层看,每层都藏着不一样的扎心逻辑。
第一层:录取率里的“隐性陷阱”
河南考生超百万,985录取率不到1%;北京考生仅六万,985录取率超5%——但别被数字骗了。江苏考生人数少,可本地985(南大、东南)对省外招生名额少得可怜,加上竞赛强手扎堆,清北录取率比河南还低。这就像俩赛道:一个是“人挤人独木桥”,一个是“高手拼内力”,谁更难?没人能拍板。
第二层:试卷和竞争的“绞肉机模式”
江苏以前的数学卷,把“地狱难度”焊死在标签里;浙江的选考赋分更狠,每科差1分,全省排名能甩几百人;山东特控线年年看涨,600分可能连211都够不着。更绝的是新高考“专业+院校”志愿,填错一个志愿,分高也能滑档——比分数更考验“填志愿的智商”。
第三层:城乡裂缝里的“无声差距”
拿四川举例:成都学生泡竞赛班、冲强基计划,凉山孩子可能连英语听力设备都凑不齐;浙江也一样,杭州考生能蹭互联网大厂研学资源,丽水孩子补课得坐两小时车。同一省份里,城乡考生的起跑线差得比省际还多——这种“内部难度差”,比省与省的竞争更扎心。
还有政策暗线:北京上海本地高校多,但外地考生想挤进去,难度比本地考生高3倍;海南看似录取率高,却被“高考移民”搅得暗流涌动……
其实没有绝对的“最难省”,因为每个省的“难”都长在不同骨头上:有人被人数压垮,有人被试卷虐哭,有人输在城乡资源差。你家乡的高考难,是哪种难法?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挖出更扎心的细节~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