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汝在高强度对抗中站稳脚跟,这事儿得看数据。2022年女篮世界杯,打加拿大那场,她交出的答卷是:12分10篮板。一个标准的两双!对手怎么说?加拿大球员的反馈很直接:“李月汝篮下的脚步和力量,我们很难把她挤开位置。”这就是她的基本盘,在内线肉搏里,她有优势。
她的问题也摆在台面上。美国队就给她上了一课,用的是什么战术?挡拆和快速传球。目的就是针对她的移动,一旦被调动起来,她的防守作用就会下降。想成为真正的核心,这块短板必须补上,脚步灵活性和防守反应速度…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坎。
韩旭,WNBA回来的,技术确实不一样了。她的打法让很多欧洲教练头疼,一位教练评价:“韩旭上场就能改变比赛节奏,我们的防守必须加倍小心。”她能里能外,这就很麻烦。
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①2024年常规赛场均贡献:18分
②三分命中率:35%
这种数据,对于一个内线来说,就是一种威慑力。她既能在篮下得分,也能拉到外线投篮,对方的防守体系很容易被她一个人打乱。这还怎么防?!
可国际大赛是另一个故事。高强度的对抗下,体能怎么分配?关键球怎么处理?这些都是问题。她想在核心位置的竞争中胜出,这些难关是必须要过的。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然后是张子宇,年龄小,潜力看着很大。U18赛场上,她简直就是个bug。打韩国队那场,一个人拿了30分15篮板,直接把对面打懵了。
韩国队教练赛后很无奈:“我们试了所有办法,还是挡不住张子宇的身高优势。”身高就是硬道理,在青年级别的比赛里,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一个人就能决定攻防两端的走向。
青年赛是青年赛,成年组的国际赛场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对抗强度、比赛节奏、战术复杂性,全都不是一个量级。她能不能适应这种高水平的竞争?这直接关系到她未来在国家队的位置,也是她在核心之争里最大的问号。没人知道答案。
国际赛场就是一块试金石,把这三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照得清清楚楚。李月汝的力量,韩旭的技术,张子宇的身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杀手锏,也都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巴黎和洛杉矶这两个周期,时间不等人。谁能把自己的短板补上,谁能进化,谁就能在对手那里赢得尊重。扛起中国女篮内线大旗的竞争,其实已经开始了。这事关个人实力,也关乎球队内线的传承。她们的成长,本身就是中国女篮在国际舞台上往前走的一种动力。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