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这天,你要说是普通日子也行,但在英国王室圈子里它绝对是个“高光时刻”。国王生日,按惯例发勋赏,人们都盯着授勋名单,大家期待着这一天究竟会拯救哪颗渴望出头的心。贝克汉姆,这个从满场掌声里走出来的男人,终于等到了。22年,听上去真像一场不知尽头的马拉松,他终于要变成“Sir David”了。你以为,是鲜花一路,还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根标杆?
其实贝克汉姆这个“爵士梦”,从来都没什么偶然色彩。他当年还意气风发,每次进球都像要和全场“对眼神”那种自信,OBE官佐勋章是2003年送到他手里的。那时候小贝才28岁,正是年轻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阶段。谁不曾在台下憋着劲说“以后还得往大了走”,贝克汉姆也是。他想着不止于此,要拿到爵士——这可不光是头衔,这是地位,是被王室圈认可,是英国精英圈的入场券。
但人这辈子,总有些事追着追着就变得遥不可及。他那会儿世界足球先生名头,传媒天天在后院追,英足总一有新闻就想扯上他的“形象”。他为了英格兰队拼命,在日记里记下2002年前后的世界杯事,看着队友跌跌撞撞,也没少感慨。可这些都没让他复制一波王室宠爱,没能好事成双。有次他跟助手发邮件,情绪全写脸上,甚至一句“美国人的话,早发了!”横亘在屏幕上,透着不甘和一点委屈。
那一个阶段,贝克汉姆已经成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人们在慈善晚宴、儿童救助海报里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带着孩子奔波,在曼彻斯特街头和社区活动里拍照,甚至在北非难民营里帮着做宣传。这么多努力,你以为英国社会会埋没?“是为国家加分,也是为自己镀金”,圈内人这么讲。可王室一向挑剔,偏就没给面子。
不巧的是,有些话泄露出去就很难收场。那年邮件风波一出,英国的报社几乎都开了“群嘲模式”。老百姓街头闲聊,偶尔还能听到一句“这男人想得美”。《卫报》轮番报道,舆论里夹杂着冷漠和调侃,一时风头全丢了,骑士梦好像真的碎了一地。王室那边,连邀请都冷了半截。等到“小报”把贝克汉姆的个人憧憬写成八卦,加上足球场边的风风雨雨,英国人一夜之间把这场“授勋争议”说成了全民看点。
后来,关系就像冬天的玻璃一样——脆。女王去世那天,贝克汉姆跑去致哀,他没有走贵宾通道,而是选择跟民众一起排了13个小时的队。有位穿着厚毛线帽的大叔看见他,偷偷拍了张照发上网,转头却在酒馆里给邻居夸,说“贝克汉姆跟我们一样也要排队”。这小动作,竟然给王室留下了一道温情的“口碑”。外界猜测他是不是故意塑造形象,也许他只是想让这一切变得更自然一点。有时候,人做到极致就是不动声色。
也得说,查尔斯国王算是对贝克汉姆还算有点意思。哈里那边早乱了套,可国王和贝克汉姆,总算有几分惺惺相惜。贝克汉姆成了国王基金会的形象大使,说起来还是个涉及环保和教育的慈善“岗位”,哪怕他足球出身,对环境议题真没多少专业见地,还是干得很认真。他帮忙拍摄推广片,在伦敦地铁站贴海报,偶尔还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加活动。采访时他说自己想学点新东西,没什么怨气,还多几分真诚。查尔斯也乐得有这么个名人站队,算是给脸又给机会。
国宴那一晚,查尔斯邀贝克汉姆夫妇一起吃饭。小贝妻子维多利亚那身礼服在网络上一下子火了。人都说,和国王一桌吃饭,地位算是定了。其实大家心里头也很明白,这种场合从来都是“先在圈里走几圈,才轮到授勋”。小贝的坚持和曝光度,没有白费。
转眼到了今年五月,贝克汉姆在切尔西花展上和查尔斯一见,他俩来的握手,看着像英国老歌里的慢镜头,隔着人群都能传递些微妙情绪。有知情人暗中透露,查尔斯问了一句:“你收到礼物了吗?”当时贝克汉姆刚过50岁,一家人其实也有糟心事,尤其是长子布鲁克林和大儿媳婚后那点乱麻,家里闹得挺厉害。但王室这份“礼物”,就像把一团乱麻剪断,从此地位稳了,心也宽了。你说贝克汉姆那表情,一个英国绅士的低调微笑,里面藏着太多故事。
22年啊,从OBE小勋章到能跪在查尔斯面前接受骑士头衔。这路,走得慢,也走得长。是真的只有顶级球星敢坚持的耐性。他错过的,熬过的,被嘲的、被爱戴的,年轻时谁能想到?如今这一刻,梦想终于落地。
有些人说,贝克汉姆要是早生几年,现在早成爵士了。但也有圈里朋友感慨:“没关系,你难得的是没被失望磨平棱角”。他的妻子维多利亚早知道这个戏码,对外人笑着嘴角含蓄,其实背后可能是苦熬的心路。当了爵士夫人,这几个字头换来了多少风光与酸楚,外人哪能知道。以后走出门,别人喊她“Lady Beckham”,外面人们心里多少都有点羡慕。
这一步走得值不值?说实话,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但是贝克汉姆在英国人的饭桌和电视里,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什么是坚持。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看上去温和谦逊的足球先生,还会不会给王室带来新的故事?也许到时候又有新一轮的嗑瓜群众在茶馆里讨论:“你听说了吗?他又做了什么轰动的事?”爵士头衔是一个高度,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至于他到底怎么用这个身份去影响更大的世界,这大概只有时间知道答案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