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和普京亲密互动,特朗普发文破口大骂。两条热搜挂在一起,像两股逆风硬怼在一块。屏幕那头是天津的灯光、人群和礼兵,镜头扫过,普京和莫迪并肩而行,笑着交谈;屏幕这头是美国当地时间9月1日的深夜,一条两百多字的帖子突然刷屏,美国总统特朗普点名开火,火力直指莫迪。
时间点在9月1日,地点两个,一边是中国天津,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一边是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人物三位,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美国总统特朗普。导火索是“亲密互动”。莫迪和普京在同一画面里关系热络,握手、交谈、合影不断,气氛轻松。紧接着,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短文开骂,指认莫迪认不清形势。这是表面。背后的弦外之音,远不止这么简单。
那条短文的核心意思不绕弯子,三刀齐下。第一刀,砍在贸易上。特朗普说,美印做生意,美国吃亏;可美国又是印度最大的商品销售市场。他把话挑明了,不听话就惩罚,市场能给也能收回,到时候印度商品压仓库,堆港口。
第二刀,捅向能源这条要害。特朗普点名印度“有点不地道”,在严厉警告下仍大量买俄罗斯石油。如果只是自用,或许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正让他火冒三丈的,是“买来再转手卖给欧洲”。他把话说狠了,把印度骂成二道贩子、俄罗斯的白手套,甚至甩出一句“俄乌冲突就是莫迪的战争”。这句重话,杀伤力不小。
第三刀,砸向军购信任。特朗普提F-35。按他的表述,这么先进,这么香,印度为什么拒绝,偏偏去买俄罗斯的装备。“摧毁了美国对印度的信任”——这话掷地有声。更露骨的潜台词是:你若拿了我的飞机,就得站我的队。如今你转头拥抱莫斯科,那我把账加一起算。
印度方面,暂未见正式回应。俄方没有专门就这条帖子发表公开评论。美方机构层面的下一步动作,也暂未公布。这是一种微妙的安静。越安静,越说明大家都在盘算盘算,等下一步落子。
莫迪与普京的互动不只是寒暄,镜头里的笑,是信号。俄印之间有老账本:能源、军工、地缘。印度要安全底盘,要工业燃料,要议价权;俄罗斯要资金流,要市场连。两边对得上眼。放在上合组织的场子里,就更耐人寻味。二十多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高层在一处,会场外是海风,会场内是议题。很多人在那里看见的,不只是握手,还有阵线和态势。
特朗普为什么这回这么炸,这件事的逻辑,其实不复杂。说白了,三股火在他心里烧。第一股,冲着莫迪。8月27日,他对印度加了50%的关税,手劲不小。这一招,本意是“高压敲打”:等你莫迪来“沟通”,等你做出让步,放开放手美国商品入印,像日本那样大手笔投美。这套打法,在很多国家都用过。他心里定的剧本,是印度低头,把“经济殖民地”这四个字写在账本里。但剧本没如他愿。莫迪没去白宫,先去天津,会朋友,拉伙伴。台上笑得灿烂,台下动了棋。
第二股,冲着普京。特朗普愿意在机场迎接过普京,两个人肩挨肩坐过,给过“老朋友的面子”。他自认够义气。现在普京转身出现在中国的主场,还和印度走那么近。兄弟情这东西,说出口就难堪,但政治里最怕的就是落差感。你以为的情分,对方对接的是国家利益。那一瞬间,特朗普心里多半就一个词:背刺。
第三股,是嫉。中国这边气势正盛,上合领导人齐聚,议题密集,照片一张张刷屏。紧接着是一场被全球关注的93阅兵。有人不来,还有人被劝别来,可镜头都在,节奏都在,效果也在。特朗普心里清楚,这类“调度全球目光”的大场面,他想做,也没那么好做。他搞过一次阅兵,争议大,效果一般。坊间传闻他还想在海军节再来一场,找补面子。这些情绪叠加起来,就成了那条深夜帖子。
印度的“战略自主”正在经受压力测试,站在印度的立场,它要世界级市场,要廉价能源,要军工冗余,还要在周边维持安全,这四样哪个都少不了。它不愿随便选边,更不愿被定义为某一方的“附庸”。问题在于,世界不是静止的。俄乌冲突拖长,美欧制裁通道密布,中美对抗还在换挡提速。这些大背景像潮水一样往上涌,印度再会冲浪,也难免被浪头拍一下。
特朗普把牌先摊开了,他拿市场做杠杆,拿制裁做威慑,拿舆论做扩音器。这套“组合拳”在很多场合都够用。但对象变了,难度也跟着变。印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国,它也不是那种“你拍桌我就点头”的对象。一味加码,未必换来“服从”,更可能催生“对冲”。
俄印的能源和军工走廊,只要不断链,就是硬通货。普京在天津与莫迪互动,释放的就是这种“不断链”的姿态。至于被骂、不被骂,他的考量点也很冷冰冰:资金能不能进来,设备产线能不能转起来,国际空间能不能拓出来。
中国主场外交,节奏稳,气场足。上合这个平台本就强调安全、经济、互联互通。中国把台子搭得够大,来宾自然愿意上台。当一个平台能让对立双方都愿意在同一屋檐下讲话、对表、交换意见,这个平台的价值就不需要多解释。特朗普不愿承认,但他心里清楚。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恩怨剧”,更像是算盘。一边是利益,一边是情绪。特朗普这回把情绪摊开了,莫迪把利益算足了,普京把姿态摆上了。有人问,谁输谁赢?短期看热闹,长期看结构。美国想把印度拉进“制度化阵营”,用关税、军售、技术把它固定住;印度想在大国缝隙里扩空间,油要用,市场要保,武器要多元;俄罗斯想稳住“南线现金流”;中国想把区域合作平台做大做强。棋盘就这么摆着,没谁能一口吃掉对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