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攀老师,演员、青年相声演员、导演;喜剧界的后起之秀、被誉为当今“中生代代表人物之一”、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的“掌柜”。
话说2014年的最后一天、高晓攀带着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到郑州河南省人民大会堂,这是民间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全国巡回演出的第一站。相声,中国传统的民间曲艺形式,以其诙谐的对话、尖酸的嘲弄达到取悦观众的效果。在众多的曲艺形式中,相声因为擅长讽刺和针砭时弊而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自晚清以来,相声在民间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张寿成、马三立等众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也形成了众多流派。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民间相声团体开始大量涌现,而且这些团体的成员不少都是八零后的年轻人。与过去传统的相声从业者不同,这些新一代的相声演员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相声是因为从小吧,那会儿我们特别爱看周星驰的电影,那会中央六台无限遍地播周星驰的电影,把周星驰所有的片子都播了一遍,美呀、这个人了不得了、太逗了这个人,我一定要做一件跟喜剧有关的事儿,后来呢跟喜剧有关的、可能在我们保定市最直接就是相声,然后就学了相声,就去少年宫报名,后来一学就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就很自然地上了艺校,最后上了大学都是这个专业,就是我要学这个专业,特别喜欢、就学了,也没有谁逼自己学,那会儿是乐在其中嘛,当时就觉得挺逗的、喜欢,而且又能当着所有的女生面背贯口、又当着女生面打快板,那是多帅的事情,后来就是这样、就奔着这种心态从事了这个行业。相声演员在发挥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从事严格而艰苦的专业训练,绕口令、贯口、口技以及各地方戏曲的唱腔、模仿各地方言等都是一个合格的相声演员必修的功课。高晓攀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在这里他拜相声演员冯春岭为师,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师父就是说活的时候,他不会冲自己乐,然后呢、他会给自己很耐心地讲,讲解这个包袱的每一个例子,为什么要这样说、他给自己引经据典,但是自己师父他很严厉,但是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很和蔼的人,就是怎么说呢、刚开始小的时候这种兴趣所然、上艺校啊各方面,自己小的时候真的是练功、从早晨四点多钟起来以后,因为别人都这点起、你也得这点起,可能别人五点钟起、你就要四点半起,你要比别人还早,就是这样,去练功、一下持续了三年,后来上了曲校以后、那真的是我们叫挨打挨骂听损话,什么叫挨打挨骂听损话呢、就是会用所有的损话说你,所有难听的话刺激你,你就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就成长起来,因为说相声、自己老开玩笑说,其实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我们要放下所有的尊严,去干那么一件事,什么意思、就是说别人会去恶语相加、你才会进步,包括自己去学每一段相声都是这样,我们叫挨打挨骂听损话,这个过程你是必须要有的,挨打你才会长记性,听损话、就是刺激你,没有好话、你才会有意识,你才会对相声有一颗敬畏之心,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就是你从小被老师骂、你这样不能说,就会给你很多枷锁,你就会越来越敬畏相声,2004年高晓攀大学毕业,独自来到北京闯荡,当时全国的相声市场一片凋敝,民间的相声团体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很多相声大家都收入稀薄,对于高晓攀这样的新人想要靠说相声维持生计更加艰难。的确是挺苦的,怎么说呢、也没钱,也不愿意从家里拿钱,也不愿意找父母去要,觉得你都出来了、来北京了,你干嘛还找父母要钱呢。也经历过一星期吃几个馒头的时候,也经历过干别的事、什么都经历过,是这样。那也没办法,饿着、真的是饿着,你也不能去借钱跟别人说、面子会挂不住。做服装导购,卖了将近几个月的衣服,那会是这样,导购就不能迟到、每天八点钟就要到,然后把店收拾干净、地扫了,九点钟就开门,开始“接客”我们叫,完了就开始有顾客来逛了、你要去门口跟他们说,我们家店衣服特别好、推荐嘛,就这样。一天就站在那儿,真的很辛苦,最可怕的是、经历了同学们来这儿逛街、你还得假装跑到厕所里抽烟去,就怕撞到,心灵上会受打击,怕同学们笑话你、说你是学相声出身的,说你来西单卖衣服了,这是多讽刺的一件事。2012年,已经在民间相声界小有名气的高晓攀在好友的婚礼上担任司仪,在他成立的相声团队嘻哈包袱铺里、很多演员都知道,在北漂最艰难的时刻、高晓攀正是凭着这个本事撑下来的,那个时候就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到处去把自己的照片、简介,跟人家说我主持过婚礼、我主持得多么多么好,就这样,然后挨家婚礼公司敲门、去让自己主持,就是这样,持续了一年时间没有人要,因为大家觉得自己年龄小、觉得不压台,你想我主持的第一个婚礼还是一对离异的、两口子都是离异的 再结婚的,从那儿开始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没有主持过,但自己就说我主持过婚礼,没办法、为了生活,必须得撒谎,自己说我主持了很多场、我的经验多么多么丰富、我怎么样怎么样,就是这样,后来、自己估计这个纪录片一播以后(当时),他们就知道,哇、让这个小子骗了。到了2004年,虽然靠着做婚礼司仪暂时在北京安定了下来,但是高晓攀心里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说相声。一有时间,他就会争取登台表演的机会。那会场子也很多,鱼龙混杂,看不上你、不接纳你,所以你就很难进入到他们这个圈子里头来。在那之后,高晓攀遭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危机。2005年,高晓攀开始组建北京青年剧团,这是一个以青年人为主的相声团体,不过没干多久、高晓攀就遇到了麻烦。那个时候就要去给自己找机会、创造机会,因为别人不给你机会,就成立了北京相声青年剧团,成立就是很简单,但是结局总是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因为他理念跟你不一样、想法跟你不一样,而且你会发现你经营的思路上有很多的问题,大家觉得你高晓攀不适合当这个负责人,你高晓攀的理念不太对,你高晓攀有太多的问题、等等等等吧。就是后来自己总结,一个人想要你出局还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理由了。由于经营理念与投资人发生分歧,高小攀辛苦组建的团队刚有起色,就被投资人抛弃了,之前生活的艰苦、高晓攀都能乐观面对,但是这次打击、却让他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哭,那个时候是这样,因为十九岁嘛,十九岁的孩子谁能经历过那些,被现实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就是这样,为什么这样说呢、才明白就是我所谓的刚才说到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善良,给自己上了来北京的第一堂课,明白了很多事情。暂时失去了登台的机会,高晓攀为了生计、开始到处打工,其中一次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去“798艺术区”给人刷油漆,正好招刷油漆的人,这个油漆怎么刷呢、还不能拿刷子去刷上,拿手一点点涂上去的,也没人愿意干,但是对于自己来说、一天给三百块钱、已经就是天文数字了,就去干了,但是最后累的手哆嗦,真的、拿筷子也拿不住,就这样哆嗦,自己想这一辈子、哪干过这么重的体力活啊,学了那么长时间相声、就跟人刷油漆去了、就想不明白,但是没办法、生活嘛,相声演员每一个成名的人都不是特例,真的、每一个成名的人,他们付出的艰辛比自己一定还很多,这是真实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偶然,高晓攀就出来了,但是你像之前所有的腕儿们,都是经历了很多很多才会出来,就是老天爷就是这样,他会给你的成功加磅,什么意思、你今天能做十件事,你都做了、你马上就要做第九件事的时候,你觉得不行了、我快受不了了,但是你坚持下来、还是把第十件事做完了。第二天可能老天会给你二十件事,你就觉得我不行了,做了三十件事、可你回过头来一看,你已经能做了三十件事了,其实老天爷就是这样去给你加磅的。在相声界一直都有一种打不死的抗争精神,当时高晓攀在北京处处碰壁,但是他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却从来没有放弃。经过了几年的蛰伏,2008年、高晓攀决定自己创办一个以八零后成员为主的相声团队:嘻哈包袱铺,一段属于他的传奇、就此展开。
2008年5月16日,是高晓攀组建的相声团队嘻哈包袱铺正式成立的日子,然而就在开张前四天、一场灾难震惊了全世界。在全国恢复娱乐活动之后,嘻哈包袱铺开始了自己的首次演出,在首演时、高晓攀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们把那一场的钱全部捐出来了,起码这是我们自己凭能耐挣钱挣来的,不管多与少吧,这是自己凭能耐挣来的、没偷没抢。首演的募捐,也并没有给高晓攀带来转机,接下来的几场演出、观众寥寥无几,嘻哈包袱铺在成立之初、主要成员只有王惟、连旭几个人,高晓攀当时虽然贵为“掌柜”,却是这些人中“混”得最差的。那时候就自己是最惨的,他们都比自己过的好、都有自己的事,自己是没事干,我们就在一块儿只是演出、演出、演出,说到把人拉过来、自己老跟他们聊,自己说你一天、就光那么几个小时的时间对待相声、跟一天二十四小时对待相声,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自己就成天劝他们在一起排练、干很多的事,就成天是这样。由于嘻哈包袱铺的上座率不高,所以剧场把他们的演出时间安排到了人流最少的周三,当时、高晓攀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拉来更多的观众。创立之初其实的确挺艰难的,因为你会面临着剧场上座率不高、人员流动性大,很多的问题就摆在你面前、你高晓攀要一一地去解决。我们要成立周三周四的晚场,自己说当时北京周三周四晚上演出的人很少,自己说我们嘻哈包袱铺可以周三周四晚上演出,当我们开始演的时候、观众上座率不是很高、就两个观众、怎么办呢,该演就得演、就是这样。我们经历过一样,自己、王惟、连旭、小超,我们那会儿是真的穿着大褂、打着快板,马路上窜、招揽顾客,但是效果不是太好。在2008年的北京民间相声界,无论是演员实力还是段子创作,嘻哈包袱铺跟其它几家团体相比都没有优势,面对困境、高晓攀认为、作为一名八零后的相声演员,无论经验还是技术、都很难与老演员叫板,只有在新形式上独辟新径、才能赢得观众的注意。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