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陈晓和陈妍希的一场体面退场背后,藏着都该读懂的婚姻真相

娱乐八卦 · 昨天 21:25
回顾一下陈晓和陈妍希的离婚宣言:没有撕逼、没有辩解,甚至没有多余的情绪,只有三行干干脆脆的话:“感恩遇见,今后各自安好。未来同为孩子的父母,共同陪伴孩子成长。”文字像一段说完就收的旁白,轻轻落定在互联网的喧嚣里。六个月后的他们,心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9月2日,已经离婚半年之久的陈妍希,谈到建议女性经济独立这件事上,一下子上了热搜,又被新闻争相报道,不可谓是天降的流量。在当下,因为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刻意‬掀起的性别对立,导致着这个网络上到处都是,这个性别高贵那个性别卑微的种种暴论,这种暴论甚至多次衍生出了很多社会事件。因而陈妍希这时候谈到经济独立,实在是不合适,因为有‬一句话叫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而她发表‬了‬这一番言论之后,网上对她本人也是各种不赞同和声讨,毕竟她是一个明星艺人,她独立是有这个行业‬优势‬的,普通‬人‬没有‬。所以她自然说来容易‬,做来也轻快,但当下很多人可没有支撑起独立的收入,所以她这话就有点所谓“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那‬么,陈晓陈妍希当初这对恩爱夫妻‬走到离婚‬这个结果,如果没有吃全所有的‬瓜‬,那还真不知道,怎么就‬闹到了离婚‬这个‬地步的,但如果再看完‬两人整个恋爱‬结婚的‬过程之后,我们或许就明白‬了‬如此契合的两人怎么会发展到天涯各方‬的地步‬了。且‬听我‬娓娓道来‬。


1.jpeg

首先,他们的离婚宣言太反常了。见多了明星离婚时的“罗生门”——有人晒聊天记录撕对方出轨,有人算财产分割闹上热搜,有人连孩子抚养权都要拉锯半年——双陈这场静悄悄的分手,反倒像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的不是水花,是层层叠叠的疑惑。我翻出收藏夹里那些年的碎片:2019年有媒体拍到陈妍希独自带儿子“小星星”回台湾,爆料说陈晓因矛盾把孩子送回老家;2023年陈妍希生日当天,粉丝翻遍她和陈晓的社交账号,没找到一句互动,连工作室的祝福里都没提“陈先生”;2024年夏天,狗仔放出两人分居的照片,说陈晓早在半年前就搬离了婚房,甚至拉黑了陈妍希的微信,连儿子的视频电话都要通过助理转达;最让人心头一沉的是同年12月,陈妍希父亲去世,台媒拍到灵堂前的她穿着黑衣,跪在蒲团上哭得肩膀发抖,身边只有亲友搀扶,而本该是她最坚实依靠的陈晓,彼时正在浙江的剧组拍古装戏,既没现身,也没公开说过一句悼念的话。


2.jpeg

这些碎片拼在一起,哪里是声明里写的各自安好?明明是一段婚姻在沉默里慢慢裂开的痕迹。看惯了婚姻里的闹剧,我总以为身边的争吵、冷战已经足够真实,可双陈这场体面到近乎冷漠的退场,却让我突然卡住:为什么曾经在神雕侠侣片场眼里藏不住笑意的两个人,会把九年婚姻过成最熟悉的陌生人?那些没出现在声明里的沉默、失望和疏离,是不是比狗血的互撕更接近婚姻的真相?
观察:婚姻的裂痕从不是惊雷,是小小的雨滴成年累月穿透了玻璃
我花了整整一周,翻遍了两人从恋爱到离婚的公开痕迹——采访、综艺、活动路透,甚至是粉丝拍下的私下同框照,才慢慢看清:他们的分开,从不是某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砸垮的,而是无数个没被看见的小事,像雨滴一样,慢慢打穿了婚姻的窗,再从裂痕到粉碎。
性格里的平行线:你要仪式感,他不懂,也不愿配合
第一次察觉到两人的性格错位,是在2017年的一档夫妻综艺里。节目组安排了“纪念日惊喜”环节,陈妍希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给陈晓手写了信,还学做了他爱吃的红烧肉,镜头里的她眼睛亮晶晶的,说“希望他能感受到我在乎”。可当陈晓看到这些时,只是挠了挠头,笑着说“你费心了”,然后默默把红烧肉端到桌上,全程没提一句谢谢,也没拆开那封信——后来他在采访里说“觉得没必要搞这些虚的,日子过得踏实就行”。那时的陈妍希还在试着解释自己的需求。她在另一次采访里半开玩笑地说:“我生日的时候,其实很希望他能发个朋友圈,不用写太多,哪怕只有‘生日快乐’四个字也行。”可直到2023年她生日,陈晓的社交账号依旧一片空白。粉丝替她不值,她却在活动上圆场:“他私下有祝我,只是不习惯公开。”可镜头扫到她眼底时,那点藏不住的失落,比任何辩解都真实。
陈晓性格只是内敛,从来都不是冷漠。他会在陈妍希拍戏时,悄悄去剧组给她送暖宝宝;会在儿子生病时,通宵守在医院走廊。但这些只做不说的关心,偏偏撞上了陈妍希需要被看见的期待。就像有人喜欢把爱意藏在衣柜最底层的毛衣里,以为对方冷了自然会穿;可对方要的,是你递过毛衣时说一句“天凉了,别冻着”——不是不需要温暖,是需要温暖被说出来、被确认。


3.jpeg

聚少离多里的“空窗期”:连吵架都要凑时间,怎么磨合?
演员这个职业,本就给婚姻装了个聚少离多的开关。很多离异的明星夫妻,婚姻都败给了聚少离多。从2018年开始,两人的工作轨迹几乎是“反向奔跑”:陈晓接的多是古装剧,一拍就是三四个月,剧组大多在浙江、甘肃这些偏远的影视基地,信号时好时坏;陈妍希则兼顾影视和综艺,今天在上海录节目,明天飞北京见导演,周末还要回台湾陪家人。
我看过一份粉丝统计的两人同框记录:2019年全年,他们公开同框只有3次,全是因为儿子的活动;2020年疫情期间,大家都被困在家里,可陈晓在横店拍《梦华录》,陈妍希在台北陪父母,隔着海峡,连视频通话都要迁就彼此的拍戏时间——他收工时常是凌晨,她那边已经是清晨,聊不了两句就要挂电话。
最让我唏嘘的是2024年春天的一次爆料:陈妍希在上海拍一部都市剧,陈晓刚好在苏州拍年代戏,两地车程只有一个小时。粉丝以为能等到两人悄悄探班的路透,结果等到的是狗仔拍到的陈晓独自在剧组吃外卖,而陈妍希和助理逛超市。后来有剧组工作人员说,陈妍希其实问过陈晓“要不要过来吃顿饭”,陈晓回了句“剧组赶进度,下次吧”,这个下次,直到两人官宣离婚都没等来。
聚少离多不可怕,可怕的是离多的时候,连磨合的机会都没有。就像两辆朝着不同方向开的车,本来该定期停下来校准路线,可现在连停车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彼此越走越远。2019年陈妍希父亲去世那次,其实是两人关系的显性裂痕——她最脆弱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他或许觉得“拍戏是工作,不能耽误”,却忘了她要的不是你必要放下工作来陪我,而是你哪怕说一句‘我担心你’,也比沉默好。那场灵堂前的独自痛哭,不是一瞬间的崩溃,是无数个“他不在”的瞬间,攒下的委屈。
陈晓陈妍希9年婚姻梳理
2013年8月,陈晓、陈妍希合作《神雕侠侣》。
2014年1月,《神雕侠侣》新“杨过、小龙女”陈晓、陈妍希结伴亮相活动。
2014年5月31日,陈晓微博为陈妍希庆生,“姑姑,生日快乐!”陈妍希回复:“谢谢过儿,我的礼物呢?”
2014年7月5日,陈妍希为陈晓庆生,“瓦滴pass,生日快乐!”
2015年5月31日,陈晓第二年为陈妍希庆生,“姓陈的,别东张西望,就是说你!生日快乐!”陈妍希回复:“姓陈的叫谁呢?”
2015年7月5日,陈妍希为陈晓庆生:“pass no pass,生日都要过!祝陈先森,生日快乐!”陈晓回复:“姑姑!你有没有什么小名?”
2015年8月26日,两人被拍到6月1日上海、7月3日北京-天津、8月16日三次约会,并在8月16日北京入住同一个房间,恋情曝光;当天,陈晓经纪人承认恋情,但表示这是艺人的私生活,自己也不大了解,陈晓现在在拍戏,具体情况会由他本人说明。
2015年8月27日,陈晓、陈妍希分别在微博发了一半心,官宣恋情。陈晓文案:“总有一天,你会跟我姓。”陈妍希艾特了陈晓。
2015年9月,陈妍希说年初陈晓到台湾工作相约吃饭才擦出爱火,3月对方发来一条告白信息,才决定交往;同月,两人被偶遇到在巴黎约会。
2015年10月,两人在西班牙约会,有陈晓求婚的消息传出,陈妍希回应:“现在真的很享受快乐恋爱的喜悦,有进一步消息一定会通知大家”;几日后,有消息称陈晓在法国塞纳河租下了一艘游船,游船上铺满玫瑰,用3D打印给姑姑做了一尊塑像,向陈妍希求婚;10月27日,陈晓经纪人承认求婚:“确实求婚,很享受恋爱的幸福感,也很珍惜。有进一步消息会第一时间告知大家”;10月29日,陈妍希回应求婚:“很惊喜很感动,意想不到。”
2015年12月9日,两人被拍到回合肥老家见父母亲戚,在公园内热吻;12月10日,两人公开恋情后首度合体亮相活动,十指紧扣甜蜜挽手。
2016年2月6日,陈妍希带着陈晓过年回台湾见父母。
2016年4月,有台媒报道陈晓、陈妍希婚期定在7月。
2016年7月5日,陈晓、陈妍希在合肥领证,发微博官宣领证喜讯的同时,公布了陈妍希怀孕的消息,陈晓:“16.7.5,从今天起,你是我妻子,期待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陈妍希:“从今以后我们仨。Ps 老公,生日快乐。”
2016年7月19日,两人举办婚礼,陈晓伴随《名侦探柯南》音乐出场,则乘着小船缓缓而来。7月22日,两人在台北举行归宁宴,以“女神的花园”为主题。
2016年12月20日,陈妍希官宣生子喜讯,“感恩‘小星星’成为我们家的一份子,愿你从今以后平安喜乐一闪一闪亮晶晶。”陈晓转发:“出拳的那小子,希望你坚强,要听妈妈的话。”
2017年5月20日,陈妍希首次在微博晒儿子小星星的背面全身照。
2017年7月20日,陈晓、陈妍希一家三口现身机场;8月,陈晓现身新剧宣传采访,陈妍希和儿子在酒店等待。
2018年1月,陈妍希表示和老公每天都是情人节,计划等一两年后再生二胎。
2018年5月31日,陈晓为陈妍希庆生,“老婆生日快乐!必须健康!平安!开心。”7月5日,陈妍希卡点13点14分为陈晓庆生,“愿你的眼中始终闪耀着星星,陈先生,生日快乐。”
2019年5月31日,陈晓为陈妍希庆生,“祝老婆生日快乐!平安,健康,顺心更希望你耗时近两年的作品能早日让观众看见,你的努力,我自愧不如,真不是刻意捧你。”
2019年7月3日,有知情人士爆料称陈晓最近和陈妍希闹矛盾,陈晓生气直接把儿子送到老家让父母照顾,而陈妍希则一直忙着工作。有媒体向陈晓方工作人员求证,对方否认。
2019年7月5日,陈妍希为陈晓庆生,“日夜拍戏的陈先生辛苦了。愿你每日都能睡个好觉,愿你的付出都能有所得到,生日快乐”,陈晓转发。7月18日,陈妍希出席活动否认与陈晓婚变,透露正打算拼二胎。
2020年1月,网友在百花迎春晚会彩排现场偶遇陈晓、陈妍希,二人久违同框。
2020年5月31日,陈晓为陈妍希庆生,“老婆生日快乐,健康平安!我在‘执行任务’不能跟你们一起啃蛋糕了。”
2020年7月5日,陈妍希为陈晓庆生,“白天拍打戏,晚上还要陪星星玩打架游戏的老公,辛苦了!一切安全第一,祝任务圆满成功,生日快乐。”
2020年11月,陈妍希带儿子探班陈晓。
2021年5月31日,陈晓为陈妍希庆生,“老婆生日快乐,健康、平安、快乐。”陈妍希回复:“如此实在又低调的祝福,老婆听了很是感动。”
2021年7月5日,陈妍希为陈晓庆生,“老公,生日快乐!愿你天天都有懒觉睡。”
2021年11月,陈晓陈妍希与好友聚餐甜蜜牵手搂抱;12月21日,陈妍希晒出全家福为儿子小星星庆生。
2022年1月,陈妍希写给儿子的歌《小星星》MV上线,儿子正脸首曝光,陈晓转发打CALL。
2022年5月31日,陈晓为陈妍希庆生,“老婆生日快乐 愿健康平安,新的一岁,一切顺利,顺心喝起来!!!”
2022年7月5日,陈妍希为陈晓庆生,“老公,每一年的生日愿望都一样,愿你平安健康,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2023年2月,陈妍希当《半熟恋人2》嘉宾,节目上分享了很多和陈晓的故事。
2023年5月31日,陈晓带儿子为陈妍希庆生,陈妍希发博“愿四十而不惑,从今往后不为小事烦恼,爱咋咋滴。”
2024年6月19日,陈晓陈妍希被曝婚姻破裂,两人未回应。11月,陈妍希被偶遇戴婚戒逛商场。
2025年2月18日,陈晓陈妍希发布微博宣布离婚。


4.jpeg

结论:婚姻不仅仅是遇见对的人,而是“和对的人一起修一条路”
写婚姻题材久了,总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婚姻能长久”。以前我会说“要遇见三观合的人”,可看了双陈的故事,我才明白:三观合只是起点,真正能走下去的婚姻,是看见彼此的需求,然后一起修一条适配的路。
陈晓和陈妍希不是错的人。他们刚结婚时,陈晓会在颁奖典礼上帮陈妍希挡开挤过来的记者,陈妍希会在采访里说“他是个很细心的人”;他们一起给儿子做手工,一起逛游乐园,那些甜蜜不是演的,是真的爱过。可为什么还是走散了?因为他们都把婚姻当成了既定的结果,而不是需要持续修改的文稿,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经营。
陈晓固守着内敛是本分,他觉得“我做了就是在乎”,却没看见陈妍希眼里“需要被说出来的在乎”;陈妍希执着于仪式感才是重视,她觉得你不做就是不在乎,却没体谅陈晓的公开表达会让我不自在。他们都站在自己的需求里,等着对方主动靠近,却忘了婚姻里没有理所当然的懂,只有愿意沟通的磨合。
就像我写小说,初稿总是顺着自己的心意写,可修改时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想:“这句话读者能看懂吗?这个情节会不会太突兀?”婚姻也是一样,不能只沉浸在我想要什么,还要问一句对方的需求。双陈合体综艺的次数变化,其实就是他们婚姻的晴雨表:2017年,他们一起上《快乐大本营》,陈晓会配合陈妍希玩公主抱的游戏;2019年,他们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互动里多了些客气;2023年,合体次数直接归零——那些曾经愿意为对方迁就的时刻,慢慢被“我习惯这样”“他应该懂”取代了。
网友说“再轰轰烈烈的爱情,也经不起九年柴米油盐的消磨”,可我觉得,消磨爱情的不是柴米油盐,是懒得沟通的敷衍,是不愿看见的冷漠。就像一块璞玉,本来该两个人一起打磨,可现在一个觉得“不用磨也挺好”,一个觉得“你怎么不认真磨”,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玉上的裂痕越来越大。


5.jpeg

行动:普通人能从这场离婚里,学懂3个“婚姻经营术”
双陈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共情,是因为他们的问题,藏在很多普通人的婚姻里:性格不合、聚少离多、需求错位。与其感慨明星婚姻也不长久,不如从他们的故事里,学几个能用到生活里的经营技巧。
1. 主动翻译需求:把“我以为”变成“我明确说”
很多婚姻的矛盾,不是不爱,是不会说。就像陈晓觉得“修好了家里的灯就是关心”,陈妍希觉得“你说一句‘灯修好了,别怕黑’才是关心”——男人的行为关心和女人的情感确认,本就是两种语言,需要主动翻译。不翻译的话,男人不会懂。
如果你是陈妍希式重视仪式感的人,别等着对方猜,直接说出来:“老公,我生日的时候,希望你能陪我吃顿饭,不用买礼物,只要你在就行”“情人节的时候,哪怕你发个朋友圈说‘老婆辛苦了’,我也会很开心”。把我想要的变成具体的事,对方才知道该怎么做。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说了对方去做就没意思了,一开始,男人都是需要教的。
如果你是陈晓式内敛的人,也别让做了不说变成误会:“老婆,我不太会说好听的话,但我给你买了你爱吃的草莓,洗好了放在桌上”“我觉得公开秀恩爱有点不好意思,但我每天下班早点回家陪你,好不好”。把你的行为和你的心意绑在一起说,对方才会感受到你的在乎。
记住:婚姻里没有他应该懂,只有我说了,他才懂。就像我写文章,要把复杂的道理拆成简单的话,读者才看得懂;婚姻里的需求,也要拆成具体的、可执行的事,对方才做得来。
2. 用微小共鸣填满聚少离多的空
普通人的婚姻,没有明星那么多异地,但也有上班忙、加班累的隐性分离,尤其是快节奏的城市。早出晚归的工作,早上出门时对方还没醒,晚上回家时对方已经睡了,周末各自陪朋友、忙家务,明明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合租室友。
这时候,微小共鸣就是婚姻的黏合剂。不用花很多时间,每天10分钟就够:
• 早上出门前,给对方发一句“今天降温,记得穿外套”;
• 中午吃饭时,拍一张自己的工作餐,问一句“你吃了吗”;
• 晚上睡前,哪怕聊两句“今天公司楼下的花开了”“楼下超市的橘子很新鲜”,也比各自刷手机好。
我有个朋友,夫妻俩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老师,医生经常值夜班,老师要早起备课。他们的共鸣方式很简单:医生值夜班时,会在凌晨休息时给老师发一张医院的夜空;老师早起时,会给医生留一张“早餐放在微波炉里”的纸条。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像一颗颗小石子,在婚姻的湖里铺出了一条彼此在意的路。
聚少离多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离得远”。那些细碎的分享,不是“废话”,是在告诉对方:“哪怕我们忙着各自的事,我心里也想着你。”
3. 别做改造对方的人:婚姻里没有完美模板
托尔斯泰说:“婚姻生活的幸福,不在于两个人有多像,而在于两个人有多能容忍彼此的不同。”双陈的问题里,藏着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错:总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陈妍希希望陈晓“变得外向一点,懂点仪式感”,陈晓希望陈妍希“变得低调一点,别那么在乎公开表达”——他们都在试着改造对方,却忘了成年人的性格,就像成型的树,强行掰弯只会断。
真正的婚姻,是接受不同,找平衡点。就像我认识的一对夫妻:丈夫喜欢安静看书,妻子喜欢热闹聚会。他们没逼对方跟自己一样,而是约定“每周五晚上一起在家看书,周日下午一起去参加朋友聚会”;丈夫不喜欢拍照,却愿意在妻子生日时配合拍一张合照;妻子不喜欢安静,却愿意在丈夫看书时把电视声音调小。
这就是婚姻里的“刺猬效应”:离得太远会冷,离得太近会扎。陈晓的内敛不是冷漠,是他表达爱的方式;陈妍希的仪式感不是矫情,是她确认爱的方式。不用逼他变成外向的人,也不用逼自己变成低调的人,找到那个既能做自己,又能顾及对方的平衡点,才是长久之道。
尾声:体面分开是勇气,好好经营是责任
双陈的离婚声明里,最让我在意的是“共同陪伴孩子成长”这句话。婚姻会结束,但父母的责任不会。比起那些撕得鱼死网破的离婚,他们的体面,至少给了孩子一个“不被仇恨裹挟”的成长环境。
但我还是会想起“小星星”——那个在幼儿园门口被妈妈牵着,会回头找爸爸的小男孩;那个在生日会上,抱着爸爸妈妈的手笑得很甜的孩子。他或许还不懂“离婚”是什么,只知道爸爸妈妈不能一起陪他吃饭、一起送他上学了。
这大概是婚姻最沉重的真相: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生孩子更不是。我们总说及时止损是勇气,可比起离婚时的体面,更重要的是结婚时的谨慎、婚姻里的经营——毕竟,比起让孩子接受“爸爸妈妈分开了”,不如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爸爸妈妈很相爱”。
双陈的故事落幕了,但普通人的婚姻还在继续。愿我们都能从这场体面的退场里,读懂婚姻的真相:不是遇见完美的人,完美的人也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和对的人一起,在柴米油盐里看见彼此,在磕磕绊绊里磨合成长,把一时的喜欢,变成一辈子的陪伴。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娱乐八卦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