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贵州茅台交出的半年报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454亿净利润,平均每天赚2.5亿——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分钟进账173万,你读完这句话的功夫,茅台又赚了8万多块。
更离谱的是,就在整个白酒行业哀鸿遍野的时候,茅台新推出的7000元纪念酒,2分钟就被抢光了25568瓶,瞬间吸金1.8亿。转手到二手市场,价格直接破万。
谁在为天价茅台买单?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1. 飞天茅台跌破2000,茅台却越卖越贵了
先说个让人看不懂的现象。
今年以来,散装飞天茅台的价格一路下跌,从巅峰时期的3500元跌到了2000元以下。按理说,主力产品价格腰斩,公司业绩应该很惨淡才对。
但茅台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上半年茅台酒收入755.9亿,同比增长10.24%。这背后的秘密,其实藏在茅台的产品布局里。
就拿刚刚秒光的五星70周年纪念款来说,定价7000元一瓶,是普通飞天茅台的3.5倍。买的人根本不在乎能不能喝,他们要的是稀缺性和收藏价值。
“说白了,茅台早就不是一瓶酒那么简单了。”一位资深茅台收藏家告诉我,“它更像是流动的黄金,是可以变现的硬通货。”
茅台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产品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
一边是走量的飞天茅台,通过控制供应量来稳住价格底线;另一边是走高端的限量款,专门收割土豪和收藏家。生肖酒、纪念酒、1升装大瓶茅台……每一款都是印钞机。
更绝的是,茅台还在悄悄调整渠道结构。直销渠道上半年收入400亿,增速高达18.62%,而传统经销商渠道只增长了2.83%。
这意味着什么?茅台正在把更多利润握在自己手里。
2. 从贵州山谷到东京银座,茅台的野心有多大
如果你以为茅台只是在国内“割韭菜”,那就太小看这家公司了。
上半年,茅台的海外收入达到28.99亿,同比暴涨31.29%。虽然占总收入比例还不高,但这个增速意味着——茅台的国际化战略真的开始奏效了。
前不久,茅台一口气推出了“走进日本”“走进英国”“走进希腊”等五国限定款。瓶身设计融入了各国文化元素,摆在酒柜里就是一件艺术品。
在瑞士,茅台已经进驻了Globus百货这样的高端商场。在东京,银座的茅台体验店正在筹备中。甚至在悉尼歌剧院,你都能看到茅台的身影。
但问题来了,老外真的喝得惯53度的酱香白酒吗?
“刚开始确实不习惯。”一位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华人投资经理说,“但当你的英国同事知道这瓶酒在中国要卖3000块人民币时,他们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这就是茅台的策略——它不指望老外真的爱上酱香味,它要的是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是来自中国的奢侈品。
在达沃斯论坛、APEC峰会这些国际场合,茅台频繁露脸。去年一年,茅台在海外举办了225场品鉴活动,覆盖1.5万人次。每一场活动,都是在给国际精英阶层“洗脑”:中国也有顶级烈酒。
3. 年轻人不喝茅台?茅台:那就不伺候了
还记得去年刷屏的“酱香拿铁”吗?
茅台联手瑞幸,推出了这款含茅台酒的咖啡,上线首日销售额就破亿。当时所有人都在说,茅台终于拿下年轻人了。
但今年,茅台突然踩了刹车。
那些花里胡哨的跨界联名少了,针对年轻人的营销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词——“新商务人群”。
翻译一下就是:独角兽企业高管、专精特新企业老板、科技新贵……总之,都是有钱有品位的精英人士。
为什么突然转向?答案其实很残酷:年轻人喝了酱香拿铁,但还是不会买茅台酒。
“酱香拿铁的消费者画像和茅台酒完全是两个群体。”一位接近茅台的人士透露,“前者是20多岁的都市白领,后者是40岁以上的成功人士。硬要撮合,只会把品牌调性搞乱。”
更重要的是,跟瑞幸这样的大众品牌合作,会稀释茅台的高端形象。毕竟,当一个奢侈品天天出现在街边咖啡店,它还算奢侈品吗?
所以茅台想明白了:与其费力讨好买不起的年轻人,不如服务好真正的目标客群。
4. 中国白酒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回到开头那个数字——454亿的净利润。
这是什么水平?超过了A股99%的上市公司全年利润。而且别忘了,这还只是半年的成绩。
但即便如此,茅台的增速还是降到了个位数。这是近10年来的第一次。
白酒行业的寒冬,连茅台都感受到了。
中低端白酒卖不动,高端白酒价格倒挂,整个行业都在经历深度调整。茅台系列酒的增速从去年的19.65%降到了4.68%,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但这恰恰证明了茅台的可怕之处——在行业最难的时候,它依然能保持近10%的增长。
“茅台就像一台精密的印钞机。”一位白酒行业分析师说,“即使偶尔卡纸,也不影响它继续印钱。”
更可怕的是,茅台手里还有很多牌没打。
国际市场才刚刚起步,直销渠道还有巨大空间,高端定制酒的想象力更是无限……当一瓶酒可以卖到7000元还被秒光,你很难说茅台的天花板在哪里。
下次当你看到有人花上万块买一瓶茅台,别急着嘲笑。
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不是在买酒,而是在买一张通往中国顶级社交圈的门票。
而茅台,正是那个收门票的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