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张雪峰被骂:人一旦“有了钱”,就天然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

文渊阁评论 · 22 小时前
1.jpeg

没记错的话,张雪峰的声誉在去年还处在顶点,不少人把他尊称为“打破填报志愿信息差的神”,成了“平民考生的救星”。


此君一向以“敢说”著称,没想到这两天正是倒在了口嗨上。


他在看完九三阅兵之后吹了个牛批:统一枪声打响那天,我他M的至少捐5000万,我公司账上永远有这个钱,他M的打那天,老子直接打5000万进去,整体最起码捐他M一个亿……


此言一出,立即招来骂声一片。先是质疑他乱开空头支票、拿着爱国当生意,随后更有不少人攻击他指导志愿填报的挣钱路子:制造焦虑、放大焦虑、提供解决方案,还说“全世界指望报志愿挣钱者,只此一份”。


其实张雪峰在网络上已经火了很多年了。我上学那会他到我的学校讲过公开课,那时候他的主业还是搞考研政治培训。


不过我猜这个赛道可能赚钱不大容易,一方面是那个年代的学生在报班这种事上都比较抠门,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考生发现,考研政治这玩意背会肖秀荣的押题卷就基本够用。


所以张雪峰及时转型了,他确实是个高人,能发现填报志愿中的商机,并且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迅速做大,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名成功人士,也确实帮助到了很多人。


但所谓盛名之下容易塌房,一个擅长提供情绪价值的人倒在了情绪化的表达上,倒也符合月满则亏的定律。


不过我总有一个感觉,现在骂张雪峰的那些人,和当年把他捧上神坛的,似乎都是同一类群体。


实际上对公众人物的任何意见和看法,是没有办法简单划分对错的。


有的人昨天还是万众敬仰的好汉,今天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也是屡见不鲜的事。


因为公众评价的关注点永远集中在某一个侧面,甚至只是某一个点,造神和毁神,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和张雪峰有类似经历的,吴京也算一个。当年凭《战狼》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却因爱国言论遭受群嘲。


公众的逻辑也很直白:一旦把爱国跟赚钱结合起来,嘴上说得再漂亮也是为了割韭菜。


当然公众的“觉醒”也没什么问题,公众人物言行不一也很常见,但假如吴京或张雪峰并没有因为赚到很多钱而成为“招风大树”,他们的“爱国之言”还会招致如此猛烈的批评吗?


我看未必。


首先得搞明白,张雪峰等人的所谓割韭菜,到底是怎么割的?


这些人一没偷二没抢,不过是踩中了公众情绪,与其说是镰刀快,倒不如说是韭菜们在主动投怀送抱。


现在醒悟了、知道“上当了”,开始破口大骂了,可张雪峰还是那个张雪峰,吴京也还是那个吴京。


不管承认不承认,公众愤怒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言论本身,而是他们“赚到了钱”这个简单的事实。


在键盘哲学家的认知里,有钱人面目可憎、有钱人为富不仁,在内心深处已经把他们划到了恶人行列。


虽然我也相信张雪峰的捐款言论很大一部分是在吹牛批,因为统一大事并不必然开枪,二是即便开枪了也不差他那个把亿,三是真想捐钱大可不必等到枪响,但是就这么一个牛批就把全网黑子搞到高潮,也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文渊阁评论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