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妙啊
我们正站在演唱会产业历史性跃迁的十字路口。告别“报复性观演”的短期热潮,演唱会已深度融入当代生活方式。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同比增长达到78.1%,2025年暑期档更是盛况空前,几乎每个周末,数十场大型演唱都会在全国各地同时点亮。
热潮之下,愈发紧张的市场格局,也意味着演唱会需要不断升级内卷制作。如何在浪潮中占据前端,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如何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呈现出最创新的舞台;如何从群体中脱颖而出,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力,是对每个演唱会团队的考验。
在当下,许多团队选择以“歌手IP+主题演唱会”的模式,打造成文娱综合大IP。IP依托巡演中的不同主题,将音乐、视觉、互动、周边等内容融合,达成演唱会前、中、后期全程高质量的演出体验。
在这个体验经济主导、情绪价值被空前重视的时代,演唱会已远非简单的视听享受,而是一种集体情感释放与连接的仪式。对当代观众而言,为情绪价值买单成为演唱会的核心消费动机,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更是常态,这正是当前行业共识——演唱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构建并传递强烈、独特且可共鸣的情绪场域。如凤凰传奇、伍佰演唱会的大合唱,五月天演唱会的现场蹦迪都是观众迈向演唱会重要决策因素。
而今年,将演唱会IP与情绪价值结合运用得最好的头部歌手,当属王源。
“在保证音乐性的前提下,一场演唱会最重要的,首先是情绪价值,要让花了钱来的观众觉得物超所值。”王源在采访中提到。因此,王源把自己的演唱会定位为一场“由歌手与观众共同完成的狂欢现场”。从2023、2024年的《客厅狂欢》体育馆巡演开启的经验积累和市场调研,到今年的《宇宙超级无敌大狂欢》体育场的全面提升,王源把「狂欢」做到了极致。
8月29、30日,24岁的王源登陆鸟巢,也是最年轻的鸟巢开唱者。作为最年轻的体育场巡演歌手,王源的《宇宙超级无敌大狂欢》巡演2个月累计拉动观众人次几十万。当“数万人规模的情绪共振”成为行业新常态,其背后需要哪些精密系统的支撑?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对话了王源《宇宙超级无敌大狂欢》巡演的核心幕后推手——演唱会制作人小春(必应创造创意长)、音乐总监陈君豪(金曲奖最佳制作人)以及音响总监张小年,共同拆解一场狂欢背后的秘诀。
从“客厅”到“宇宙”:情绪价值驱动下的沉浸式狂欢进化
《宇宙超级无敌大狂欢》巡演至今已经完成五站七场,“一场温暖的、开心的、热烈的演唱会”是王源对自己演唱会的期望。
必应创造的小春导演透露,王源提出的核心概念是「走到苍穹之下,我们就是宇宙的中心,在这里做宇宙里最快乐的人」。王源希望,自己演唱会做到的是,来到演唱会你就可以得到最简单的快乐。“这场大狂欢是王源和宇宙给观众的礼物,而舞台本身就是礼物盒。”
上下滑动查看
这也是必应创造跟王源合作的第二年,去年11月王源的《客厅狂欢》二巡落幕后,必应就立刻开始投身体育场巡演的筹备。作为与五月天、林俊杰、孙燕姿、陶喆、刘若英等一线歌手合作的行业头部制作公司,必应创造深谙大型演唱会的叙事逻辑。
在小春导演看来,王源是一个很有想法的歌手,他将演唱会概念从2024年的“客厅”扩展到2025年的“宇宙”,这是从个人私密空间到公共场域的质变。
他解释,他和王源达成的整体理念为:“去年‘客厅’强调治愈与亲密感,观众是‘主人’;今年抽象的‘宇宙’,关键在于将数万观众‘包覆’其中,成为中心。”这要求舞台设计和空间营造理念的根本转变。
“包裹感”是这次巡演舞台设计的重点,必应选择把延伸台向前扩张,宇宙信号塔向上延展,让整个场域成为宇宙中心。
33米延伸推台:在常规延伸台的基础上增加可滑行小舞台,打造移动四面台
22米高信号塔搭配70米圆周长屏幕 :延展主舞台舞美,在全场中心接收宇宙信号,点题宇宙的中心
搭配硬体舞美,在灯光、特效上,全场也围绕“情绪价值”在视觉效果、互动体验等多方面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不仅在信号塔上增设球形镜面装置,发挥灯光的极致美学,同时设置了水炮、彩带、点控、激光制图特效等更具互动性的舞台设计。
“演唱会是儿时的水晶球”具象化
灯光和歌曲节奏结合
大量水炮、彩带等特效环节设计
棚顶激光图案呈现以及荧光棒点控图案的应用
而更宏大的舞台叙事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据了解,今年王源的体育场巡演,仅舞台成本就比去年翻了三倍。
音乐编排上,“宇宙”概念被转化为极致的多样性。音乐总监陈君豪介绍:“这次演唱会的曲风,涵盖了华语流行、爵士、电子、朋克、嘻哈、另类摇滚等,呼应宇宙的包罗万象。”既有开场即调动情绪燃起的歌曲《吆不到台》、《客厅狂欢》;也有像《Sleep》这种加入管弦乐的大气之作;还有主要靠一架钢琴演绎的三首关于雨的组曲;以及特别为全场站起来蹦迪改编的动感舞曲《滚烫的青春》、《我可以自己点燃火炬》。
这种多风格、大跨度的音乐呈现,对歌手唱功和对乐队的驾驭力都是考验。这是头部演唱会追求“音乐剧化”叙事的普遍趋势,也是王源力求为观众带来极致的音乐体验:全程音乐类型、节奏跨度大,内容足够丰富,“无尿点时刻”。
陈君豪作为王源首张专辑《源》部分歌曲的制作人,时隔六年在体育场舞台见证了王源的蜕变,他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表示:“王源现在的技术层面已能游刃有余地传递歌曲情感,在需要张力的地方,技巧和情感足以撑住整个乐队。”
跟随巡演同步解锁的,是王源的新专辑《在星穹下狂奔》,该专辑八首歌曲联合多位知名制作人、词曲人共同创作,包含民谣、City Pop、摇滚、暗黑电子等元素,呼应了巡演曲风的多样性。其中歌曲《全宇宙的引力》集结了吴青峰、苏打绿阿福、五月天玛莎、落日飞车尊龙等一批华语乐坛的创作者共同为王源打造,这场属于音乐人的聚会从演唱会合作延伸到了歌曲。
巡演搭配新专辑的发布节奏,歌单不断更新、扩充,几乎每一站演唱会,都有近3个小时的演出,演唱了33+首歌,其中他参与创作的歌曲比例超过70%。
而“狂欢”的内涵也不止于快乐。在陈君豪看来,“它可以是快乐的共鸣,也可以是负面情绪的宣泄”。《日落可以慢半拍》让全场起立蹦跳,《疯人公园》的歇斯底里同样是对狂欢的诠释,让演唱会成为一场“情绪容器”。
“歌迷的参与感”是王源始终强调的重点,也是提升现场情绪价值的关键。陈君豪介绍:“我们在和声设计中特意加入引导歌迷合唱的线条,比如《彩虹云朵》《吆不倒台》。”
最让全场沸腾的环节当属“歌迷选歌”和“现场抽奖”——当彩蛋花车摇出两首歌,由现场欢呼声决定演唱曲目;抽奖送出的汽车、20克金条、1克拉天然钻石等奖品,都暗合王源曾唱过的歌词彩蛋。鸟巢则是抽取了现场118名观众分别送出了香水和拍立得。每一场都有总价近20万元的礼物送出。
沉浸式现场诞生记:细节堆叠与临场发挥
陈君豪作为环球音乐台湾公司 A&R 总监、金曲奖最佳制作人,他此前合作过吴青峰、徐佳莹等多位歌手,在陈君豪的印象里,像王源这样极擅长观众互动的歌手并不多见,“王源、张惠妹、吴青峰这些歌手都是能够把观众当作演出的一环,这种情况下,乐队就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根据现场的氛围和情况去实时调整。”
王源演唱会特地配置了四位合音老师,“这在演唱会里算人数比较多的配置了,其中李雅微老师更是90后一代很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纪念》的原唱。”
陈君豪透露,很多演出中会用Program代替现场合音,优点是会让歌手声音更厚,但缺点是会很“死板”,而加入更多现场合音也就意味着会让演出更有现场感,可以即时适配歌手的各种即兴发挥。”
这些动态设计让每场演出充满不可复制的“意外之喜”。虽然年仅24岁,但王源已经有多年的舞台经验,这支撑他在舞台上可以有各种即兴发挥。陈君豪感慨,“我观察王源很厉害的一点是,除了排练好的部分,他常在假声共鸣、气口安排上制造细微差别的情感表达。”
杭州站《Back to Life》结尾王源即兴飙出的A5高音,是他此前未在排练中尝试过的音域,陈君豪觉得,这就是肾上腺素与观众能量共同催生的难以复制的现场。
“我觉得这就是现场演出的魅力所在,歌手作为领头羊,而观众、全场的工作人员都是演出的一环,整个气氛是互相感染的,成就真实、鲜活、充满未知的化学反应。“
舞台装置则是情绪叙事的延伸,舞台本身被设计成暗藏玄机的“礼物盒”——1800平米平整巨幕大屏里藏着伸缩机关,行业首创的三折叠百叶机械屏不仅供大型道具进出,还呈现一种机械巨兽的质感,两侧也特别设计了弧形转角大屏满足侧面观众的观演需求。
首创360度翻转式百叶巨幕 主屏幕全面积1800平方米 内部深度三十米
两侧弧形转角大屏设计 曲面延伸形成视角全覆盖
演唱会还特别设置了三个电动推台满足不同的舞台需求,《疯人公园》的“神经元高台”集荆棘与爱心于一体,象征王源作为神经中枢驱动全场;《奇妙直播频道》的“花车”灵感源自扭蛋机竹蜻蜓,承载着贴近观众的诚意;《我可以自己点燃火炬》的“哈哈桶”结合闪电特效,触发时引发现场高潮,而这三大电动推台在同步运行的情况下,需要联动近百位工作人员,更是要求大家如钟表般的精密协作。
王源在这个基础上还给必应团队出了更大的难题,当他提出希望在舞台右侧设计“小房间”式内凹空间时,小春导演着实有点头疼:“要形成这个空间需要同时有多个机关结合,还要完美协调各机关到尽量严丝合缝,是最大挑战之一。”
音响总监张小年几乎从王源出道就开始与其合作,谈及三年巡演,他感慨“这三年王源在舞台上气息、音色和表现力的提升,也对音响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容纳数万人的体育场中,如何让歌手的声音穿透每个角落?
张小年揭秘:“为了保证各区域声音均匀一致,不仅体育场的音箱数量比体育馆增加一倍以上,还特别增设了4只音响延时塔。”他的团队把d&b audiotechnik的顶尖设备与独有的ArrayProcessing线阵列声场再优化处理技术(简称AP技术)联合运用,从GSL主系统、KSL外侧系统到SLSUB低频系统,进行精确规划与高度集成,使音场在每个区域都能保持均匀分布与一致的频率响应,最大化声音质量,确保低音稳定而震撼,并完整呈现音效细节与层次感。而此次在鸟巢演唱会中,王源演唱会使用了共超过240颗音箱和110台功放。
每场演唱会开始前,王源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到不同区域反馈现场的听感,从而调整表演方式。“彩排时他会沟通音乐呈现需求,当得知慢歌时走太远会导致串音,王源会立刻调整动线。”
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同样藏着各种技术升级,张小年提到,在一些有绕场花车巡游的场次,团队对无线系统做了比较针对性的设计,基本覆盖了舞台以及内场区域,使无线话筒以及无线耳返都有更稳定的信号传输。
歌手即引擎:超级IP时代下的深度参与与话语权
传统演唱会模式中,主办方主要承担资金投入和风险管理的角色,歌手主要获取固定出场费或票房分成,而如今这一模式正在被颠覆,头部歌手已经超越了音乐载体的角色,进化为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内容掌控力的“超级IP”。
这也意味着,他们在演唱会中有着更高的参与度和话语权,王源、五月天、张杰等一批歌手都选择自己成为主办方或是IP共同开发者,深度参与创意,王源就连续三年巡演担任总监制及创意导演。
由演唱会IP延伸出的还有音乐IP形象,如五月天的五球装置、王源的音乐IP HUG。结合演唱会带来的文旅场景,这些IP深入各个巡演城市,把演唱会场景跟各地的生活日常绑定,成为打卡胜地。
五月天五球落地上海
王源音乐IP HUG落地广州
打造出一个演唱会IP,需要各个工种的协调配合,但更重要是歌手本人的创意和主观能动性。
从巡演到专辑的音乐制作,陈君豪对王源的评价是“充满热情、真诚的艺术家”:“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常带给我们创意灵感。比如把《滚烫的青春》改成蹦迪风格,在《疯人公园》加入吉他solo,雨组曲结合钢琴与画面感,以及把花车环节的《奇妙直播频道》做出万花筒的感觉,都是王源主动提出的创意。”
这种创意协作延伸到各个环节,小春导演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提到王源对舞台设计的参与:“他会从观众角度思考如何提升体验,花车巡游、歌迷选歌等互动环节都源于王源的建议,「哈哈桶」外观的变化,其实还藏了一个王源的小巧思,象征着巡演一起走过的足迹。”
除了王源演唱会,张小年和他带领的OST音响工程团队还服务过凤凰传奇、汪苏泷、薛之谦等一批头部歌手的演唱会。
张小年观察到,在演唱会爆发增长的当下,艺人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更多的艺人开始亲身参与到演唱会的创意制作中,对每一个环节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源最特别的是始终如初的真诚。”在从业二十多年的陈君豪看来,这种热情是最难得的,“很多艺人演出多了容易陷入模式化,也就是大众常吐槽的‘划水’,但王源每场都像第一次登台——毫无保留地投入,又能自然掌控全场,这种特质源于对歌迷的热忱和对舞台的敬畏,在王源身上你能很明显感受到那种‘人味儿’。”
当歌手成为真正的创意引擎与品质把控者,数万人的体育场方能超越物理空间,升华为情感共振的“共情宇宙”。正如陈君豪所形容:“王源就是发动的火车头,他的能量让乐队更具感染力,进而点燃全场观众,共同成就不可复制的现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