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东南亚为什么不反华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中国实力已经碾压!

乐观的百香果qE · 5 小时前
有人说,世界变没变好,看一看东南亚华侨的命运就知道了。过去那些年,谁家在印尼、越南、菲律宾有亲戚,心头多半都揣过一块石头——不定哪天一场风波就能让亲人身陷险境。这不是几个遥远的新闻标题,而是真真切切写在人们家书和口口相传的记忆里。前些日子台湾的蔡正元在节目上抛了个问题出来:“为啥曾经闹得最凶的那些排华事件,眼下好像一下子都偃旗息鼓了?”其实他说得明白,那不是好心肠突然爆发,是现实逼得“想做都做不成”了。
1.jpeg

说到这儿,搞不好你家亲戚就是七八十年代被排挤过的那一拨。我奶奶那边有个表姐,60年代赶上印尼变天,家里铺子被抢空,差点就没能活下来。那会儿印尼整个社会像被点燃了引线,街上流氓、警察、被煽动的青年乱成一锅粥,“华人下跪擦鞋”的事都有人见过。数据上说有几十万人丧命,却没有任何一份名单能对得上号。等到九八年再来一次经济危机,雅加达唐人街简直变成了修罗场,许多人莫名其妙就成了“出气筒”。
幸存下来的有两种,一种是低调到让人看不见,一种就是学着本地口音连姓都换掉。不只是印尼,越南1978年强制驱赶华人,把“新侨”统统赶上老破船,扔进南中国海,“船民”这俩字,就是那帮人拼死拼活换来的。越南街巷经常流传那种说法,“华人就是外来的、不是自己人”,“吃我们饭还要抢我们地儿”,这种情绪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政策”层面的不公平就顺理成章了。
2.jpeg

印尼马来那会儿,所谓“政治理由”不过是一层窗户纸,真要戳破,底下是赤裸裸的经济矛盾。谁都知道唐人街生意红火,可本地人总觉得自己“混不好”是被华人压着,“马来优先”政策像个护身符,实则谁也护不住,反而成了社会分裂的导火线。菲律宾的老杜(杜特尔特)上台后,嘴上说要一视同仁,但每逢国内矛盾激化,“反华”就像救火的老把戏,拉出来先顶两下再说。
人往低处躲,国家也是。那时候中国本身都忙着自己求生存,别提给海外侨胞撑腰了。1998年,印尼那场暴力浪潮,别说军舰,连表达不满的渠道都局限于一两纸照会。许多人只能寄希望于国际社会呼吁,心里明白能帮上多少,是指望不上。那段日子,国内无数人看到海外亲人传来的照片——屋子被砸,孩子受伤,老母亲抱哭,这些远没有冷冰冰的统计数字来得“厚重”,却更让人难过和愤怒。
3.jpeg

可世界变化向来不跟谁打招呼。有些事你拼命忍着,直到某个早晨,突然发现游戏规则变了。转折点?或许就是最近十多年。一回头,中国已经不再是只能窝在院子里诉苦的那个人了。你说三艘航母,别人可能觉得只是个数字,熟悉南海局势的人才想得清楚——航母编队出横须贺的新闻咱也有,055大驱像下饺子一样造出来。别小看这种硬实力,2016年南海仲裁闹得满城风雨,最后怎么收场?军演一上,人家该做的也不做了。前阵子菲律宾又想拿仁爱礁炒事,中国海警撒上水炮,用不着打枪,菲方巡逻的速度就慢下来。
军事是什么?过去是情绪出口,现在更是底气。以前只有一腔怒火,现在动真格的谁都吃不消。吉布提那个海外基地,老百姓可能只道听途说,但对于习惯动点小动作的国家来讲,背后多了一道“看得见的手”,算盘就打不响了。不信你看,近年区内那些“喊打喊杀”的声音越发小气,上层官员拿话语都谨慎得很。
4.jpeg

当然,真正让人“服气”的,还是钱和生意。与其说哪国感情好,不如看看谁和中国做买卖吃了红利。这些年,和中国搭上线的经济体,都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你要是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的工厂转转,基本一半配件来自中国。泰国的汽车厂,连保险杠、车门锁都是江浙小工厂供应的,没了中国“零件山”,产业链直接断线。中老铁路贯通那天,老挝人敲锣打鼓,普通人心里清楚,这条路不仅是通车,更是希望的线,能运货、能挣钱,能带家乡姑娘去昆明旅游,老底子传统一下子松动很多。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靠着中国供应链,每年中国来的旅客要顶十座大工厂的外汇。生意人的账本心里清楚得很。万一真有什么“抵制华人”运动,动的不是谁的面子,而是自己餐馆、工厂、港口的饭碗。2019年前后,柬埔寨暹粒的赌场一夜之间翻新扩建,本地年轻人涌上来学中文,不就是知道搭好中国这条线,日子有奔头么,人心自有主意。
5.jpeg

反过来呢?中国可不会吃哑巴亏。东南亚哪个政客胆子大了,真敢闹,把自己产业链割出去、把中国市场拒之门外?哪怕是许多与中国有海上纠纷的小国,台面上说得漂亮,背地里找上中国谈判,心里头门儿清:谁真把中国得罪狠了,“精准反制”就是随时能落下的“霹雳手段”。咱们不硬碰硬,手里招儿比以前多得很——该给机会给机会,该断供应断供应,市场和影响力说到底就是最大的通融。
所以现在这现象有点微妙。不是东南亚各国突然变了性子,更不是道德有了春天,而是现实做了选择。政客得给百姓交差,经济得给公司找活路,大家日子都要过。你要说各国政府心里完全没疙瘩,那是假的。可真敢点火、让排华翻篇?没谁想,赔不起。
6.jpeg

往后怎样?或许还有新的难题。比如中国企业、资本大规模进入,当地底层劳工怕工作被抢、政治精英担心失去话语权,这种心理不会全无。只不过现在,“竞合”成了新常态。谁家孩子要去海外发展,亲友临行叮嘱变成了“多交朋友、注意安全”,不像老一辈那种“千万别露华人身份”。
讲到最后,这世道说不准。谁能想见几十年前“华人要低头做人”的东南亚,如今也得看中国脸色行事?谁又能保证这样的局面,到底能持续多久?饭桌上偶尔听老人聊起过去那点事,大家心里都明白,如今的安生并不是对方良心发现,而是靠自身硬起来撑出来的。其实我们也常说,底气这东西,只有自己有了,别人才会真心敬你。
7.jpeg

你怎么看?如果你身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不妨留言唠唠——这些事,说出来就有价值。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乐观的百香果qE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