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关系的这出戏,最近又翻了个篇。前脚美国高官放话,说“印度撑不过一两个月就得来道歉”,后脚特朗普态度一转,突然开始“念旧情”,还特地点名夸了莫迪。
最有意思的是,莫迪这边也没拖拉,不到24小时就回了两句话,既不低头,也不硬刚,干脆利落,意味深长。
看起来像是外交礼仪,实则处处是算盘。大国博弈,有时不是靠谁嗓门大,而是谁算得更精。
特朗普换了个说法,算盘打得挺响
先说美国这边怎么突然“转性”。
事情还得从那句“印度撑不住”的狠话说起。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表示,印度最多再撑一两个月,就得回到谈判桌,还得低头赔不是。
这话一出,印度网友直接炸锅了,纷纷表示美国太小看印度。
但真正的转折点,来自特朗普的亲自“发声”。
他先是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张中俄印三国领导人在上合峰会的合照,配文说美国眼睁睁把印度和俄罗斯“送给了中国”。这话说得有点酸,像是后悔,也像是提醒。
可话音刚落,他又换了个口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度和美国有着特殊关系,这没什么可担心的。”对比之下,明显就是在降调。
背后的原因不难猜。
一方面,美国今年对印度商品的高额关税(有的高达50%)确实打疼了印度出口,尤其是纺织、钢铁等行业。
但印度经济韧性强,第二季度GDP逆势上涨到7.8%,比第一季度还高。美国这一招没把印度“打趴”,反倒让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上更孤立。
另一方面,美国也意识到,不能把印度逼得太狠。
印度在“无形贸易”上表现亮眼,比如服务出口、跨境汇款等,2024-2025年度达到5765亿美元,甚至超过商品出口。
而且,像特斯拉这样的美企已经盯上了印度市场,准备建厂卖车,美国商界可不希望这扇门被关上。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明白一个道理:如果继续施压,印度很可能进一步向中俄靠拢。
在印太战略博弈中,失去印度这个“关键棋子”,对美国来说得不偿失。
莫迪只说了两句话,却把美国“稳住”了
特朗普刚放出“友好信号”,莫迪的回应就来了,速度快得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在社交平台上用了两句话回应:一是“深表赞赏并充分回应”,二是“印美拥有非常积极、面向未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长,但每个词都经过精心挑选。
这两句话,看似客气,其实大有门道。
莫迪只回应了特朗普的“积极评价”,对“输了给中国”这种带刺的话只字未提,也没有在关税、石油这些核心分歧上松口。这种回应方式,既给足了美国面子,又守住了印度的底线。
说白了,莫迪不想撕破脸,也不想让步。
印度目前还在和美国就贸易协议谈第一阶段的内容,尤其在农业和乳制品市场上,印度一直不愿妥协。这是他们的票仓问题,一旦放开,美国货大量涌入,印度农民就要吃亏。
而在俄罗斯石油问题上,莫迪更是不打算让步。
现在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约200万桶石油,价格低、供应稳,是印度控制通胀的重要手段。
特朗普虽然口头表达了“失望”,但也没再像以前那样强硬要求印度“站队”,这就是现实的妥协。
莫迪的回应,其实是一次标准的“实用主义外交”:不撕破脸,也不主动贴靠,始终保持战略缓冲地带。在美俄中三方之间周旋,尽可能谋取最大利益。
合作还是分歧?美印关系注定不简单
看起来美印握手言和,其实只是暂时休兵。核心矛盾并没有解决,甚至可能还在继续发酵。
关税问题仍旧横在中间,美国希望印度降低关税,解决47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印度一心想让美国取消对其钢铁的惩罚性关税,双方都不愿先让步。
还有一个隐而不宣的问题:印度的战略自主性。印度不想当任何一个大国的“小弟”。
它需要美国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但在大事上,还是想自己做主。比如在俄罗斯问题上,印度就始终保持中立。哪怕西方国家集体制裁俄罗斯,印度依旧照单全收俄罗斯的石油和军火。
更何况,印度内部的经济压力也不小。制造业增长明显放缓,从去年的12.3%跌到今年4.5%;财政赤字高企,占GDP的5.9%。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更需要外资、更需要稳定的外交环境,也更不能贸然与任何一方彻底翻脸。
当然,美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在印太战略的大棋盘上,印度的位置太关键了。既能制衡中国,还能在关键节点上“帮忙”,比如南海、马六甲、甚至芯片供应链。
因此,美国态度软化,不是“认错”,而是“拉拢”。
所以,美印关系未来会怎样?大概率还是“你来我往”,合作与竞争并存。比如在国防、科技、新能源这些领域,合作空间很大;但一涉及农业、石油、市场准入,分歧就会翻出来。
两国关系更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
结语
这场美印之间的“语言博弈”,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各怀心机。特朗普态度一松,莫迪立马回应,两国在表面上维持了“战略伙伴”的风度,但背后依旧暗潮涌动。
对美国来说,印度是不能失的“印太支点”;对印度而言,美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与资本来源。可谁都不想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一句话总结:印度没那么容易撑不住,美国也没那么容易逼得动。
这场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未来的美印关系,注定会在“握手”与“拧巴”之间反复拉锯。
而这一次,莫迪的“两句话”,既稳住了场面,也为印度赢得了更多的外交回旋空间。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