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纸行政命令就把国防部改名叫战争部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改名游戏,而是实打实的战略信号。五角大楼那边儿也跟着放风,说要优先保护本土和西半球安全,把资源往后方收拢。
这变化来得突然,但细想也合情合理。过去几年,美军在亚太地区撒的网太大了,从南海到台海到处是动作,现在特朗普上台后,明显想刀刃向内,先顾好自家后院。想想看,美国本土导弹防御系统得加强,西部边境和加勒比海的部署也得加码,这意味着对中国的直接对抗力度可能要降温,至少在资源分配上不会再那么偏重印太地区。
这个调整不是空穴来风。五角大楼的内部评估报告显示,他们觉得全球热点太多,分散精力容易顾此失彼。以前的国防战略把中国列为首要威胁,强调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布防,但现在风向变了。报告里直白地说,要把重点从“进攻性威慑”转向“防御性保障”,简单讲就是别再往前冲那么猛,先稳住美国大陆和邻近海域。
特朗普签这个命令的时候,还特意提了历史传统,说战争部这个名字更接地气,能提醒大家和平来之不易。但外边儿人一看就明白,这背后是想缩减海外军费开支。驻日美军基地、关岛的设施,这些地方的兵力可能要精简,装备回运本土的计划已经在酝酿了。亚洲盟友们听到这消息,心里肯定咯噔一下,尤其是日本,靠着美日同盟吃饭这么多年,突然间老大哥要往回撤,谁不慌?
转眼到9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就宣布辞职了。这俩事儿挨得这么近,肯定不是巧合。石破茂上台才不到一年,2024年9月27日刚当选自民党总裁,10月上任首相,本来是想大展拳脚的,结果呢?党内压力山大,经济又一团糟。他在记者会上直说,不会参加下届总裁选举,要为选举失败负责。
石破茂这人背景不简单,早年搞防务出身,当过防卫大臣,总是强调日本要有点儿自主性,别全靠美国。但现实骨感,2025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自民党和公明党联盟丢了多数席位,支持率跌到谷底。民众对物价上涨、工资不涨怨声载道,石破茂的内阁被批得体无完肤。
辞职的导火索还得说日美关税谈判。这谈判拖了几个月,美国那边儿关税壁垒一层层加,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出口受重创。石破茂亲自去华盛顿谈,咬牙让步,同意多买美国武器、多投美企,才把汽车关税从25%降到15%。但这协议签完没几天,美军战略就变卦了,日本觉得被卖了。
驻日美军那么多基地,横须贺、冲绳这些地方的兵力要是撤,防务谁来扛?日本经济本来就靠出口拉动,现在中美之间夹着,进退两难。石破茂想在中日经济合作上多下功夫,扩大对华市场,但党内鹰派不干,麻生太郎那些老家伙天天逼宫,说他太软。结果,石破茂一看前路不明,干脆体面下台,甩锅给继任者。
日本这回是不是看清了局势,想退出中美博弈?说实话,这话听着解气,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如登天。日本经济和安全都绑在美国和中国身上,一头硬脱钩,立马玩儿完。先说安全,日美同盟是铁板钉钉的,安保条约签了60多年,美军基地就是日本的保护伞。特朗普改名战争部后,五角大楼明确说不会完全抛弃盟友,但资源有限,日本得自己多出钱。
防卫省已经在盘算,把军费提到GDP的2%以上,买F-35战机、加强导弹防御。这些钱从哪儿来?老百姓口袋里抠啊。石破茂在位时,就推动自卫队海外活动增多,在菲律宾和南海巡航,但这不就是给美国当马前卒吗?现在美军后撤信号一出,日本右翼势力更闹腾了,高呼要修宪、扩军,搞得国内鸡飞狗跳。
再看经济这边儿,日本对华贸易额占总出口的20%以上,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石破茂上台后,试着缓和中日关系,在历史问题上表态悔过,想多签经济协议。但美国不乐意,赫格赛思访日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日本极右翼跟着起哄。结果呢?中日合作推进慢,关税谈判又卡壳,日本企业叫苦连天。
9月3日中国阅兵展示的新装备,让美日都捏把汗,那些突破岛链的导弹直指驻日基地。日本外务省还劝亚欧国家别出席,闹得挺尴尬。现在石破茂下台,新首相上台,估计还是走平衡路线:对美安全靠拢,对中经济合作。但退出博弈?门儿都没有。日本地理位置在那儿,夹在中美中间,想中立都难。
美军这个战略转向,对日本冲击最大。过去几年,美国推“印太战略”,拉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组小圈子,围堵中国。但现在特朗普上台,口号是“美国优先”,海外基地租赁费得涨,日本每年掏的“保护费”已经上万亿日元,再加码老百姓不答应。冲绳民众抗议美军基地的游行从来没停过,现在美军要撤一部分,他们又怕防务真空。
石破茂辞职后,日股倒是跳了水,周一开盘大涨,因为投资者觉得新领导层能稳经济。但长远看,日本GDP增长可能放缓到1%以下,通胀压力大,债务堆山。党内麻生太郎那些人跃跃欲试,他们是鹰派,主张加强日美同盟,对华更硬。但这路走下去,日本容易成炮灰,历史教训摆在那儿,二战时不就这么玩儿的?
日本政坛现在一地鸡毛,自民党得赶紧选新总裁,预计10月前搞定。潜在人选多是老面孔,政策估计没大变。退出中美博弈的念头,日本高层肯定有,但现实不允许。想想看,中国“中国制造2025”计划让技术差距缩小,美国补贴企业,日本夹缝求生。
东南亚国家在学日本,战略对冲,但日本作为G7成员,影响力大,责任也重。石破茂这辞职,表面是为选举负责,骨子里是看清了美国变卦,日本得自救。未来,日本可能多推“自由开放的印太”,但实质是求生存。民众层面,大家也累了,想过太平日子,不想再卷入大国争斗。
这事儿提醒大家,国际关系就是这么现实。美国战略一变,日本首相就得下台,博弈的代价谁来买单?日本想退出?难,但调整姿态是必须的。多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分散风险;经济上深耕RCEP框架,少依赖单一市场。石破茂退场后,日本政局不确定性增加,但也可能是转机。新领导层如果聪明点,别一头热跟美国干,说不定能找到平衡点。毕竟,日本有技术、有资金,玩儿好牌的机会多着呢。但话说回来,大国博弈这潭水太深,日本小船晃荡着,稳住别翻船就行。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