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新闻里,美印关系又闹出点动静来。特朗普那家伙一贯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这次针对印度买俄罗斯石油的事儿,先是酸溜溜地说美国把印度“输给了”中国,还配了上合组织峰会的照片。结果没过多久,他就改口了,说自己和莫迪一直是朋友,美印关系特殊,没啥大问题。
这态度转变得挺快,印度那边呢,莫迪也没闲着,不到一天就回了两句客套话,感谢特朗普的肯定,重申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外界一看,这不就是印度又开始往美国那边靠了吗?但仔细琢磨,这事儿背后水挺深的,印度经济压力不小,美国关税大棒也砸下来了,可莫迪这回应明显是选择性忽略了那些刺耳的话,只捡好听的说。
特朗普2024年重返白宫后,就把贸易保护主义这套老把戏又捡起来了。印度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所谓“伙伴”,本来就有点尴尬。印度经济依赖出口,尤其是IT服务和制药品,对美出口占了大头。可美国那边总觉得印度占便宜,关税壁垒一层层加。尤其是俄罗斯石油这事儿,从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印度就开始大买折扣俄油,帮着缓解了国内能源短缺,还赚了外汇差价。
特朗普看不惯,觉得这不光违背了西方制裁,还让印度在中美俄之间左右逢源。结果,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开会,莫迪高调出席,和中俄领导人合影,这照片一出,特朗普就炸了锅,直接发帖说美国把印度和俄罗斯都“让给”中国了。这话听着多损啊,等于说印度背叛了美国阵营。
其实特朗普这帖发在9月5日,那天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跳出来放话,说印度撑不了多久,一两个月内就会回来求和,还得向特朗普道歉求协议。这俩人一唱一和,明显是想给印度施压。印度网友可不干了,网上到处是吐槽,说美国忘了是谁在支撑他们的市场,印度买俄油是自家事儿,你们凭啥管。话说回来,美国这态度缓和的信号其实早有苗头。特朗普发帖后,很快就接受采访改口了,说不认为美国丢了印度,他和莫迪是老朋友了。对于俄油进口,他承认失望,但也说通过50%关税已经让印度知道了分量,美印关系特殊,不用担心。这话一出,等于把橄榄枝扔过去了,虽然扔得有点勉强,但总比之前硬刚好点。
印度那边反应神速,9月6日,莫迪就在X平台上转发相关报道,回了两句话:感谢特朗普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和积极肯定,印度和美国有非常积极、面向未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外交部长苏杰生也跟着转发,说莫迪总理重视与美国的伙伴关系。这回应来得太快,不到24小时,印度媒体都看出来了,莫迪这是故意忽略特朗普之前那些酸话,只针对示好部分回应。
印度外交这套路老一套了,不想撕破脸,但也不想全盘让步。毕竟,印度经济现在真有点扛不住美国的关税。印度GDP增长放缓,通胀高企,能源进口成本是关键。买俄油省了上百亿美元,要是停了,国内油价得飞起来,农民和中产阶级先闹事。莫迪的铁票仓就是农村选民,农业保护是底线,美国想进印度乳制品和农产品市场?门都没有。
特朗普缓和态度,不是真心服软,而是算计着印度经济压力大,会主动贴上来。卢特尼克那番话听着狂,但透着自信,美国觉得印度离不开他们的市场和技术。印度呢,从历史看,一直是多边主义高手,不想站队太死。加入QUAD围堵中国,又去上合峰会拉中俄,这叫战略自主。莫迪政府上台十来年,外交就是这么玩的,捞最大利益。特朗普这回发帖带照片,等于承认了上合峰会对他的刺激。峰会是8月底在天津开的,莫迪从日本转场过去,强调区域合作,这信号明摆着给美国看的:别把我逼太紧,我有其他选择。
现在说说贸易摩擦的具体点。美印贸易额上千亿美元,但逆差在美国那边。特朗普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重谈协议,印度之前答应零关税,但拖到现在没影儿。原因?印度怕本土产业受冲击,尤其是汽车和钢铁。特朗普威胁加关税,印度就反击,收紧对美苹果手机和波音飞机的审批。俄油是新导火索,美国制裁俄罗斯,印度不鸟,继续买,现在占进口石油的四成。特朗普采访里说失望,但没再加码,这缓和就是让步信号。莫迪回应后,印度媒体分析,这等于开门谈判,但底线不动摇。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印度农民是莫迪的命根子,开放等于自杀。能源呢,除非俄油涨价到不划算,印度不会停。
这事儿的影响不小。全球看,美国影响力在亚洲下滑,印度不完全跟班,让特朗普脸上无光。中国从中渔利,上合峰会后,中印贸易又签新协议,基础设施合作加码。俄罗斯呢,石油卖得欢,绕过制裁多亏印度这大买家。印度国内,莫迪这回应稳住了阵脚,避免了被说亲美过头。但经济压力真在那儿,卢特尼克说一两个月撑不住,不是空穴来风。印度外汇储备虽多,但贸易战打下去,出口受阻,股市波动大。莫迪得两头讨好,一边稳美国投资,一边保俄油渠道。
莫迪这回应聪明在哪儿?不正面怼特朗普的酸话,避免升级;只赞积极部分,拉近距离;重申战略伙伴,留谈判空间。苏杰生跟进,强化信号。印度外交部发言人也没多说,保持低调。这套组合拳,打得稳。相比特朗普的冲动,莫迪更像老江湖。特朗普采访里还说不喜欢莫迪现在所为,但马上加“朋友”一句,典型的商人作风,先压价再让步。
印度不是小弟,想当玩家。美国想当老大,但影响力有限。特朗普缓和态度,印度快速回应,看似和好,其实各怀鬼胎。印度经济真有压力,但莫迪有底牌,多边关系网织得密。撑不住?短期不至于,但长远得看谈判结果。老百姓角度,印度人盼油价稳,就业多;美国人盼物价低,工作保。这国际事儿,说到底是为民生服务的。莫迪回两句,缓了口气,但路还长。总之,美印这关系,纠葛不断,但分不开。印度撑不撑得住?看莫迪怎么玩这手牌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