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俄免签了,中俄通婚经济学:8000块娶个洋媳妇,是赚还是亏?

耳朵有点小 · 9 小时前
最近黑龙江黑河那地儿,婚介所的预约本都快翻烂了,听说有个俄罗斯姑娘叫安娜,想见她的中国男人,都排到三周后了,你说这事儿,挺火爆啊!
现在中俄免签了,这事儿是真的,2024 年 5 月 15 日起,中俄两国公民可凭有效护照免签入境对方国家,停留不超过 15 天,以后去俄罗斯更方便了,机票搜索量嗖嗖往上涨,看来大家对俄罗斯那嘎达,挺向往啊!
这免签一落地,不光旅游啥的方便了,跨国婚姻估计也得跟着火一把,咱从经济角度唠唠,娶个俄罗斯媳妇,划算不划算?
1.jpeg

现在结婚成本太高,结不起啊,彩礼动不动就二三十万,房子车子啥的,还得另算,这哪是结婚,是要命啊,俄罗斯并无统一的 “彩礼” 习俗,多数家庭更看重双方感情与相处,而非固定金额财物,所谓 “10 万卢布彩礼(折合人民币七千多块)” 属于个别案例,并非普遍情况,不能以偏概全。
你要是愿意,还能入赘俄罗斯,俄罗斯没有 “入赘得 15 亩地” 的统一政策,土地使用需遵循当地农业法规或特定区域政策,并非针对跨国婚姻的普遍福利;俄罗斯实行 11 年免费义务教育,孩子上学基本免费,女性产假通常为 140-194 天(约 4.5-6.5 个月),且为带薪产假,并非 “三年带薪产假”,生育补贴政策也需根据家庭具体情况申请。反正,具体福利需结合当地实际政策,不能一概而论。
2.jpeg

这么看,中俄通婚在经济上,部分情况好像挺占优势的,所以,疫情后跨国婚姻有一定增长,但 “去年都三万多对” 的数据缺乏官方权威来源支撑,中俄跨国婚姻实际数量需以两国民政部门登记数据为准,不宜随意表述。但是,这事儿真有那么简单吗?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近年,俄罗斯总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约 1000 万左右,适婚年龄女性确实面临一定婚恋压力,关键是,他们生育率较低,政府为了鼓励生娃,出台了生育补贴、住房优惠等政策,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再看看咱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近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约 3000 万左右,城市中部分女性对婚姻持谨慎态度,结婚成本较高等因素确实影响结婚率,结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3.jpeg

所以说,中俄在人口性别结构上,有点互补的意思,他们女多男少,咱们反过来,跨国婚姻,说不定真能解决点局部问题,但是吧,事儿没那么简单。

结婚这事儿,沟通最重要,要是俩人说不到一块去,那日子没法过,而且,根据中国相关法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需取得《外国人就业证》或《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并非 “俄罗斯新娘在中国五年内不能合法打工”,只要符合就业条件、办理合规手续,即可合法工作,只是初期可能因语言、证件办理等面临一定困难。还有就是,语言不通也是个大问题,听说好多中俄夫妻,初期确实需要靠翻译软件辅助交流,这得多费劲,而且,饮食习惯也不一样,俄罗斯人饮食中肉类占比较高,但 “78% 的俄罗斯女性有体味问题” 属于毫无科学依据的刻板印象,体味受个体体质、生活习惯等影响,不能以特定比例标签化某个群体,这种表述既不客观也不尊重。
4.jpeg

当然啦,咱们也不能光看坏处,俄罗斯国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女性普遍重视教育,多数拥有中学及以上学历,有自己的想法,结婚后若符合就业条件,也能一起工作赚钱,而且,不少俄罗斯女性认为中国男人顾家、责任感强,愿意分担家务,这种印象有一定现实依据,再说,中俄通婚多了,确实能促进边境地区文化交流,带动婚介服务、语言培训、跨境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没准儿,这就是个新机会呢!

而且啊,你们知道不,绥芬河那边婚介机构说,据他们接触的案例,中俄跨国婚姻离婚率相对较低,但 “比本地的还稳定,离婚率低了两成” 缺乏大范围统计数据支撑,离婚率受地域、样本数量、相处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需客观看待。这事儿,挺让人意外的,作者觉得,理性看待的话,中俄跨国婚姻有发展空间,以后若能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与政策支持,跨国婚姻可能会逐渐增多,大家互相融合,也是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总的来说,这事儿有利有弊,大家得好好想想,充分了解双方文化、政策与现实问题,别光看表面优势,忽略潜在挑战,每个国家的人都有不同性格,不能用 “战斗民族不好惹”这种刻板印象标签化群体。
5.jpeg



中俄跨国婚姻有互补的可能,也有现实挑战,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能充分了解、互相包容。你身边有没有中俄通婚的案例?如果是你,会更看重跨国婚姻中的哪些因素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闻与想法,也别忘了点赞、收藏本文,把这份客观分析分享给更多关注跨国婚恋的朋友,一起理性探讨。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耳朵有点小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