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海涅曾说过: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大步。实际上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中美关系与气候变化——不仅格外突出,而且息息相关。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外部保障,也曾经是中美合作的重要领域。2021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举行视频会晤中表示:“中美曾携手促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现在两国都在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气候变化完全可以成为中美新的合作亮点。”2022年11月14日在印尼巴厘岛,中美两国领导人视频会晤时,习近平主席在此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还是共同利益。”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旨在深化气候合作,推进《巴黎协定》实施目标。
自从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他采取了一系列气候内政与外交。其气候内政以回归化石能源、放弃绿色转型、抛弃气候议题为主要宗旨,采取了一系列反气候的立场、政策主张和实际部署。其气候外交以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并甚至可能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要内容,在人才配置、物质供给、资金配套支持等领域全面退出全球气候治理的议事日程。所有这些做法,让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站在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对立面,也让应对气候问题的未来在阴影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当下全球气候治理中被寄予厚望。一方面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承担与本国能力相称的气候责任与义务,做全球气候治理的负责任方、建设者和引领者;与此同时,中国深知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协商和合作。只有凝聚成一股集体力量,人类才能摆脱气候危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会广交天下朋友,一起携手,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向前推进。
中国不仅要加强与欧洲的在气候与环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信心和确定性。与此同时,我们也总是欢迎所有有志于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这一关系全人类福祉的重大事业中的积极力量,既包括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也包括来自美国的力量。一方面,我们知道“独行快、众行远”,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有效面对,必需依靠合力,联合一切积极有为的力量,广交天下朋友就因此格外重要。另一方面,无论局势如何动荡,无论特朗普的气候政策如何倒退,我们看到并知道,在美国始终有坚持不懈保持积极态度和行动去应对气候问题的。众所周知,美国各州在应对气候问题上并非总是铁板一块,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依旧展现出积极应对气候问题的韧性与合作精神。
2025年6月23至24日,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主办,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承办的第五届中美气候金融与贸易二轨对话正是这种韧性与合作精神的体现,也展现了双方的诚意与担当。本次对话就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挑战、贸易政策对气候问题与清洁能源发展的影响、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融资和碳市场相关议题、中美两国气候合作的未来方向等展开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在中美人文交流不断受阻的局势下,双方能坚持不懈就此问题展开连续的沟通和探讨,本身就是一个宝贵的实践,证明了中美气候外交的韧性。
特朗普政策虽带来短期震荡,却加速了全球治理体系的革新。中国正站在历史转折点上——我们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不仅要成为绿色技术的输出者,更要成为全球信任的搭建者、人类文明的守护者。这条路注定艰难,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前行,为我们的下一代、未来世代守住这条生态底线。我们有理由期待并相信,不仅中美气候外交,而且整个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依旧是充满韧性的,也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明天。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