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特朗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一句“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顿时让全球舆论炸了锅。
这位曾经对华强硬的关税战士,如今却突然转向缓和姿态,虽然以前也有过,但这次明显是有了很多善意。
有人说特朗普这是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不得不屈服低头,但也有人说,特朗普这个人一般是诡辩善变的。
他说这句话,可能在背后在酝酿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大事吧。
有消息称特朗普即将开展规模盛大的访华行程,难道中美关系真的迎来了转机吗?这背后到底是战略妥协,还是另有算计?
一、特朗普的变脸
特朗普这个人自从活跃在美国政坛,就好像在玩川剧的变脸一样,他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坊间传言,特朗普把统治国家都当成是交易去做,交易最忌讳的就是露出底价,所以在最后一分钟,特朗普都是真真假假。
当然,这次特朗普的转变其实并非心血来潮。
想过去几个月,中美贸易甚嚣尘上,你方喊加税,我继续跟,中美之间曾经剑拔弩张。
但后来也还是走到了谈判桌上,但这些谈判也属实是经历了“一波三折”:5月日内瓦协议承诺互相降低关税,6月伦敦会谈达成稀土出口框架。
而到了6月底,特朗普又高调宣布签署了关于伦敦谈判的某些谅解协议。
可你去细看内容,就发现这份协议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中国同意加快稀土出口审批,美国则取消部分对华技术限制。
所谓交易的艺术就是交换,你用你的利益和我的利益做一些筹码,合适了就形成了交易。
对美国来说,稀土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料,现在美国的车企和军工企业正因短缺而面临着停产。
美国最近在伊朗进行了空袭,空袭之后,美国的军事库存是有消耗的,更关键的是以色列这次的消耗更多。
美国和以色列都需要一些军工补充,而稀土又是军工行业必不可少的一味原料,美国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时候的稀土更值钱。
中国是急需美国的芯片设计软件和航空发动机技术,可以说双方都捏着对方的命门。
但是这次谁都没彻底松手——中国强调对稀土要依法审批,要走程序,美国则含糊其辞对中国进口芯片的限制。
美国把C919的发动机限制出口给中国,尽管中国有自己的替代方案,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这种中美之间有限合作的背后,是双方以平等地位进行的“交易”。
只是这“交易”目前还在拉扯中,到底谁先退步,也许特朗普的这次发言,暗示了这些。
为什么特朗普要急于对中国示好呢?
二、美国的三重压力
这个采访有些片段特别有意思,当主持人问特朗普你觉得中国对美国的一些伤害比如盗窃知识产权,搞黑客攻击什么的,你怎么认为这些呢?
特朗普的回答是,你觉得我们没有对中国那样做过吗?
主持人都惊呆了,特朗普这时候就表现出了一副超然态度,“看看,这就是这个混乱肮脏的世道。”
所以怪不得特朗普又第二次选上了美国总统,就是因为他这个人真的很实在,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总统身上,都不会说出这种对美国大逆不道的话的。
当然,特朗普的软化态度,主要还是暴露了美国当前的三重困境: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反噬,美国稀土库存告急,特斯拉等企业生产线受阻,中国连续减持美债,让美国财政雪上加霜。
另外因为关税战的问题,美国的盟友不买账了,欧洲很多国家拒绝配合对中国脱钩了,日本、澳大利亚的吆喝声也渐弱,特朗普终究发现,围堵中国成了独角戏。
当然,美国国内的矛盾也被激化了,科技巨头与鹰派议员公开对立,例如英伟达偷偷为中国定制特供版芯片,特朗普反华政策搞关税,其实反而伤了自家企业。
美国即将开始2026年的中期选举,这对特朗普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最近特朗普已经因为在对伊朗的空袭事件上被民主党记了一笔。
民主党内认为特朗普在空袭伊朗之前并没有上报给国会,按照常理,对外战争权只有国会拥有,总统不能越权,但对伊朗的行动特朗普是事后报告了国会的。
其次就是特朗普之前的34项罪名,虽然这些因为他当上了总统,司法系统暂时搁置了,但并不代表这些罪名他就可以完美逃脱。
一旦在中期选举之后,如果民主党拿下了国会,那么很明显特朗普这个总统也就危险了。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还是要在最重要的方面做一下改变,说一些软话,这个方面就是在对中国的关系上。
当然,特朗普的团队也在紧锣密鼓策划着这一切……
三、访华团行程,行动比口号更重要
眼下最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计划中的访华行程。
外媒透露,他可能效仿5月访问沙特的模式,率领数十名美企CEO来华谈生意,目标直指开放市场和供应链稳定。
但乐观背后,暗礁仍在,比如协议的落实很难,美国鹰派可能阻挠稀土换芯片的承诺,而中国对特斯拉数据安全这些问题仍保持警惕。
中国最近要求稀土必须要溯源,为了控制稀土流向军用领域,但西方的企业对溯源这些涉及商业竞争的条款比较反对。
另外即便中美双方的贸易缓和了,但美国对中国企业华为的封杀、台海问题的炒作仍在继续。
其实,中国商务部那句“期望美方相向而行”只是一个框架,而这次特朗普的所谓融洽的表态,它能否转化为行动,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结语
特朗普的变脸印证了一个现实:在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硬脱钩只会两败俱伤。
中美关系或许正从自由落体转向软着陆,但想真正重回正轨,仍需跨越信任赤字与利益博弈的鸿沟,毕竟口号易喊,行动难追。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同花顺2025-06-30 《特朗普承认:这就是美国对中国干的事》
新浪财经2025-04-24《特朗普再次将“首访”留给沙特,是否顺道会晤普京?》
观察者网2025-05-17《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