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美国和越南之间的一项新贸易规则公布了,这事在整个东南亚都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美国对越南本土商品的关税,从原来的46%,一下子降到了20%。
这个变动直接牵动了周边国家的神经。消息一出,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马上就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产业链,看看会受到多大影响。
为什么他们这么紧张?因为越南的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产品,离不开邻居们的支持。大概有60%的零部件和80%的塑料原料,都是从这个区域里协作供应的。
这次的协议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对那些经过越南转手再卖到美国的商品,要设置不同的税率。这个具体的认定方法,还得美国和越南两边再商量。
“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简单关税调整——更是美国意图重塑东南亚产业链分工体系的一次尝试!”
这个做法,美国其实不是第一次用。在北美的贸易协议里,早就有了类似的产业协作规则。现在,他们是想把这套模式搬到东南亚来试试水。
越南对美国的出口里,有大约30%的商品,都牵扯到这种跨地区的产业合作。这说明,越南的出口生意,和整个区域的供应链绑得很紧。
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印度等国家也在和美国谈类似的事情,讨论的焦点就是本国产业的贡献比例要占多少才算数。
面对这种新情况,印尼等国呼吁,应该加强东盟内部的协作机制,大家得抱团才行。东盟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和北美市场联系紧密。
中国的商务部也表态了,会持续关注这个协议对区域产业链带来的影响,致力于维护一个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
中国在区域合作里有自己的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市场。就在2024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还增长了18%,说明双方的产业互补性很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稀土加工等关键领域的产业能力,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越南的这个选择,说到底还是从自身经济情况出发的。数据能看出来,北美市场对它的电子制造业来说太重要了。新加坡这样的经济体则更强调维护多边的贸易体系,这反映出东南亚国家内部的想法也不完全一样。
现在全球的产业链都在调整,中国一直都用开放的态度来参与区域产业合作。在RCEP这个框架下,产业合作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这对整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都是个支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