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动了太多人的蛋糕,这一年我真的尽力了。”2025年6月2日晚,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镜头前含泪鞠躬,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甚至暗示可能永远退网 。这一幕瞬间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一场关于教育、流量与利益的舆论风暴就此引爆。
张雪峰凭借对高考志愿填报、考研等方面犀利独到的见解,在网络上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成为教育咨询领域的头部IP。他的停播看似突然,实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行业利益冲突角度来看,张雪峰可谓触动了多方“奶酪”。他长期在直播中揭露教育行业的一些潜规则,如高校招生时夸大专业优势和就业前景、专业就业数据造假等问题 。例如,他直言某些专业是“天坑”,像早已供过于求的管理类专业以及面临自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相关专业,导致这些专业报考人数下滑,让相关高校院系及教师面临招生困境。同时,他采用免费直播的模式普及选专业、选学校的逻辑,家长和学生能免费获取关键信息,这严重冲击了付费咨询市场,使得传统报考机构生意大受影响,引发这些机构联合施压。此外,他揭示的某些领域需“资源积累”的现实,挑战了文化精英群体的话语权,也得罪了不少人。
在监管政策层面,2025年高考新政强化了对志愿填报咨询行业的规范,张雪峰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头部KOL,被纳入“系统重要性KOL”监管范畴。在直播过程中,他的直播间被指存在“制造焦虑”“数据误导”等风险。比如他曾称“法学连续五年红牌专业”,但该数据实际来自2016年,与当下情况不符,这一不实言论引发学生和家长不满,其直播内容准确性受到质疑,进而触发临时限流措施 ,这也成为他停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雪峰自身面临的工作压力与舆论争议同样不容忽视。连续6年无休的高考季直播,日均咨询量超3000例,这种高强度工作让他身心透支,2023年他就曾因过度劳累住院,但仍坚守岗位。2024年高考预测卷事件又引发恶评,他还多次因争议言论被起诉 ,个人IP面临“贩卖焦虑”“消费考生”等诸多争议。在这种舆论压力下,为规避高考季的舆论风险,他主动选择暂停直播。
然而,也有人认为张雪峰的停播是一场精准的营销预谋。此次停播选在高考前志愿填报焦虑峰值期,免费直播戛然而止,而线下18999元的高价服务通道依然敞开,焦虑的家长在“失去免费指导”的恐慌中,可能更容易转向付费服务。并且2024年6月他同样宣布停播,却在9月高调复出,有网友戏称其为“高考限定版狼来了”。从数据上看,停播前三个月他的粉丝持续流失,而“告别”热搜后两日,其抖音账号猛涨10.5万粉丝,流量颓势得到逆转 。
张雪峰的停播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信息传播、行业规范以及公众人物言论责任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他在教育咨询领域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无论其停播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都给教育行业敲响了警钟,促使各方更加重视教育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 。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