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Military Watch》报道,印度国防部正在积极评估将国产“毗卢吠舍”有源相控阵雷达,整合进苏-57隐身战斗机的可行性,以减少与中国和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机领域的战力差距。
相关讨论始于今年初苏-57在印度航展亮相后,俄方提出了包括源代码开放、深度定制和联合生产在内的一揽子技术转让方案。
印度方面试图借此机会,跳过自身第五代机研发空档期,在引进现成平台的基础上,推动雷达国产化,从而逐步掌握一些自主制造五代机的技术。
为什么叫“毗卢吠舍”这个名字?毗卢是佛教密宗所尊奉的最高神祇,代表法身佛,寓意宇宙万法的本体。
而吠舍是印度种姓中的第三等级,在这里暗指现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出身——其原生家庭就是吠舍,是城市小生意人和手工匠人。
所以雷达名字,就是拍莫迪的马屁!寓指莫迪是半神,远超圣人。
换句话说,印度希望通过俄罗斯机身印度大脑的组合模式,提前让国产技术在未来战斗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寻求印度军工突破关键瓶颈。
印度总理莫迪
不过,“毗卢吠舍”这个雷达,目前也就是纸面参数看得过去。
与苏-57原装的N036系列雷达相比,究竟谁更厉害,还不好说。
按照印度的计划,“毗卢吠舍”雷达,原本是为Su-30MKI升级改造项目量身打造,口径达到950毫米,内含约2400个氮化镓收发模块,比苏-57现用的N036-1-01主雷达在模块数量和材料工艺上都略有优势。
理论上,它可以支持更远的探测距离与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不过问题在于,这款雷达目前仍未装机测试,连台架试验都尚未完成,而苏-57的雷达系统已历经多年调试和机体深度融合。
印度将一款为非隐身战机设计的庞大雷达,强行嫁接到苏-57的隐身平台上,势必涉及机体改造,航电重新匹配等一系列高风险操作。
技术不成熟,系统不兼容,就很容易出问题,进而导致整机性能下降甚至无法飞行,飞起来也有可能直接摔了。
苏-57
而且吧,要说这个雷达可缩小与中国的代差,也不现实。
“毗卢吠舍”雷达即便能在纸面参数上接近俄罗斯的原装雷达,但与中国同类战机的雷达系统相比,差距仍旧明显。
以歼-20为例,其所配备的国产AESA雷达,具备远程探测和抗干扰能力,还可与红外探测器、数据链系统组成全景感知网络,实现目标数据实时共享。
退一步说,就算是巴基斯坦的歼-10CE,其使用的KLJ-7A雷达也已在实战中表现优异,在五七空战中完胜印度。
相比之下,印度雷达尚未完成样机验证,也未经历任何实战考验,更谈不上与武器系统、电子战设备、数据链融合的成熟度。
不仅如此,歼-20雷达天线布置方式、隐身兼容结构和雷达加导弹协同设计,都是以整机体系为出发点,而非模块堆砌,这一点正是印度目前无法复制的系统性能力差距。
印度阵风
最现实的问题在于,印度到现在连“毗卢吠舍”雷达的首飞都没安排好,更别提大规模装机。
以过往的项目节奏来看,从研发到交付常常延迟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即便这款雷达真能在几年内定型,还得解决与苏-57机体的整合难题。
而苏-57是按俄方航电接口和作战逻辑一体化设计的,强行换装第三方雷达,势必重构飞控系统,重新编写火控逻辑,这种直接换大脑的操作,工程量极大,且风险巨大。
就跟开盲盒似的,你根本不知道换完了会是什么情况。
也就俄罗斯穷得不行了,啥都敢陪印度玩,反正俄罗斯只要钱。
不过法国倒是能长出一口气了,本来印度一直想折腾阵风,法国这边坚决不松口,现在印度有了新目标,法国专注于卖飞机赚钱就行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