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世纪之争,争什么?

东方财经杂志 · 2025-7-11 07:17:24
1.jpeg

2.jpeg

文:石齐平
《人民日报》6月10日头版刊登华为创办人任正非专访,标题为《任正非: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人民日报》对中国顶级民营企业家任正非进行专访,并于头版刊出,意义与信息量均大。
首先,任正非强调开放,认为国家越开放,社会就越进步。折射的是任正非作为民营企业家面对竞争的健康心态,以及,历经了邓小平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后的自省与自信。《人民日报》以之作为标题,也同样反映了国家对开放的自省与自信。不仅如此,中国坚持开放,高举开放大旗,在全球因美国主导“反全球化”而走入歧途时,也给了全球一种拨乱反正的期待,与中国而不是美国,也许才是世界领导者的一种思考。
任正非的自信也展现在他的谦虚上。他对一再制裁他的美国少有批评,却不乏溢美,他说,“我们单芯片还是落后美国一代”。他这句话是事实,但其实,华为5月刚推出的Cloud Matrix384超节点,将384张升腾910C通过光互联而联成的超级云端伺服器,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已优于辉达的NVL72,整体运算能力高出67%,记忆体容量则超出三倍以上。任正非的刻意低调,也同样体现在中美世纪之争中,中国一贯的姿态上。
3.jpeg
任正非对一再制裁他的美国少有批评,却不乏溢美。


最值得注意的是对基础理论的重视与强调。任正非呼吁中国必须重视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他列举了贵州农学家罗登义、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还有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都是长期研究默默无闻,研究成果后来才对国家或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例子。他说,“理论科学家是孤独的,我们要有战略耐心,要理解他们。”对理论科学家,社会要宽容,国家要支持。
任正非说,华为1800亿投入研发,大概600亿做基础理论研究,不考核;其余1200亿做产品研发才考核。“没有理论就没有突破,我们就赶不上美国。”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Richard David Wolff)在中美贸易战升温之际,为文重批资本主义,公开呼吁美国应正视中国制度的成功经验。沃尔夫指出,美式资本主义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反而削弱国家治理能力。对此,任正非作出了回应,他说,中国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壮举,“从基础设施建设看,我们也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不然高铁、高速公路、水坝……这些东西都建不起来。”
4.jpeg

其实,资本主义本身没有问题,因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是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才能优化配置资源,才有效率。沃尔夫批评的美式资本主义的问题,其实在于只有资本主义而没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忽略社会整体利益,所以美国加州300公里高铁,搞了二、三十年迄今仍是烂尾。所以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必须以社会主义与之配套,换言之,正确的模式必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很幸运,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从1978年的计划经济误区中走了出来,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竟然摸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切,也正是沃尔夫对美国的遗憾与任正非对中国的庆幸。
但必须进一步看到,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非单纯地靠一个理念或口号就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深入到政治经济体制的内核,也就是分别与(1)政党政治;(2)产权体制,及(3)专家政治三大核心有关。
就政党政治而言,美国强调要政党竞争与轮替,四年一选,所以很难在国家发展上有长期视野及远程谋划;中国强调一党执政,众党协商,所以国家发展一看就是10、20年甚至30年,且多能实践达成目标。两党或多党政治能否克服此一难题也许是政治学理论上的挑战。
就产权体制而言,中国从全民所有制的误区中走出,走上了混合所有制,既有国企又有民企,民企配合市场经济发挥效率与生产力;国企体现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产业,推动基础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兼顾增长与分配,效率与公平。
再一个,就是专家政治了。政治犹如360行里的任何一行,有其专业甚至是高度专业性。专业就必须靠长期培养历练,好的政治人才要靠选票选出,很难。
任正非的专访,不经意地点出了国家治理之道,也让大家看到中美世纪之争隐含的脉络与逻辑。
(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5.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东方财经杂志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