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家伙又开始折腾国际贸易了,这次是针对14个国家发关税函,结果这些国家一个都没低头,特朗普一看情况不对,就赶紧转向中国那边喊话,还用“非常公平”四个字来定调中美贸易现状。这事发生在2025年7月前后,当时特朗普刚上台没多久,就开始推行他的保护主义政策,先是4月2日宣布“解放日”,对全球进口征收10%关税,然后逐步加码。
到了7月7日,他延长了关税暂缓期到8月1日,同时给这14国发了正式通知,告诉他们如果不赶紧谈成贸易协议,从8月1日起就要面对更高的关税税率,从20%到50%不等。这些国家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南非、老挝、缅甸、孟加拉国、突尼斯、越南、菲律宾、伊拉克、斯里兰卡和巴西,大多是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跟美国的贸易额都不小。
这些国家收到函后,没一个马上认怂的。日本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这次态度特别硬气,因为涉及汽车和电子产品出口,首相石破茂公开表示不会在关税上让步,强调要保护日本利益。韩国那边虽然依赖美国市场,但也只是说会积极参与谈判,没松口答应额外条件。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像马来西亚和老挝,本来就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这次又被点名,政府官员表示会观察局势,不急着妥协。
越南虽然之前跟美国谈了点初步协议,但整体上还是坚持立场,没完全按照特朗普的要求调整。南非和巴西作为金砖国家成员,也没表现出服软迹象,巴西甚至面临50%的高关税,但还是在评估影响,没急着求和。这14国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大家都在拖时间,看特朗普能撑多久,因为美国国内市场如果缺少进口商品,可能会重现4月份的那种波动。
特朗普一看这些国家不买账,就开始着急了。他知道光靠关税施压这些小国不行,得从大国入手,尤其是中国,因为很多这些国家都是中国周边或贸易伙伴,如果中美谈好了,其他国家可能就会跟风。7月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中美关系非常好,贸易现状“非常公平”,这四个字听起来像是在给中国递橄榄枝,但其实是想拉中国进谈判桌。
同一时间,美国商务部长宣布组建代表团,包括斯科特·贝森特和罗布·格里尔,计划8月初跟中方磋商贸易问题。这代表团名单一出,显示美国挺重视这次会谈,但关键还是看实际行动。特朗普之前对中国的关税从2月份的10%逐步加到145%,后来5月份谈了个临时协议降到30%,但其他措施还在,中国那边回应说会继续对话,但不会接受不平等条件。
这事得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背景说起。他上台后就把减少贸易赤字当成头等大事,觉得美国被各国占便宜太久了。4月2日“解放日”宣言就是起点,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授权征收关税,针对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加码。中国作为最大逆差来源,自然首当其冲,但特朗普也知道中国不是好捏的软柿子。
几个月下来,美国跟中国打了几个回合,2月4日加10%关税针对芬太尼问题,3月又扩到钢铝,4月9日直接上145%,中国反击征收125%于部分美国商品。5月在日内瓦谈了协议,双方互降115%,但保留10%基线,中国还暂停其他非关税措施。这协议让特朗普暂时缓了口气,但他还是不满意,想彻底逆转赤字。
转向中国喊话后,特朗普没停手。7月9日,他又发函针对巴西50%关税,还威胁金砖国家集团加10%,因为觉得他们反美。铜进口也加到50%,跟钢铝看齐。这些动作让全球市场紧张,但那些14国还是没动摇。日本继续跟美国磋商汽车关税,但没答应开放更多市场。
韩国提出首脑会晤,但内部评估觉得见面可能被特朗普加码要价,就没急着推。东南亚国家协调立场,强调团结不妥协,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单个让步,其他国家会跟不上。哈萨克斯坦和南非评估能源和矿产影响,没公开低头。缅甸和老挝作为小国,更是观察大国动态。
特朗普的着急从延长暂缓期就能看出来,本来4月设的90天期限,到7月又推到8月1日,说明美国内部压力不小。国内企业抱怨供应链乱,消费者担心物价涨,股市4月就动荡过一次。那些国家也清楚,特朗普违反WTO规则扰乱市场,如果大家团结,崩溃的可能是美国市场。
几个月前中国用稀土反制,让美国主动求谈,这给其他国家打了样,大家觉得不是没人治得了特朗普。14国大多是中国邻居,美国意图明显,想围堵中国,但现在这些国家没服软,美国就换打法,先从中国突破。
中美现状用“非常公平”定调,听着顺耳,但实际贸易摩擦还在。特朗普说这话时,美国还有针对中国的封锁令没停,中国外交部回应说会谈可以,但要真诚。代表团8月磋商,焦点可能是进一步降关税和供应链合作,但特朗普的“边打边谈”风格,让人怀疑能拿什么结果。
7月11日,谈判还在拉锯,日本韩国官员往返华盛顿,但没突破。巴西抗议50%税率,东南亚国家视频会议协调。特朗普坚持截止期,继续发声明施压,但各国没公开让步。他的政策导致市场波动,但国家团结观察动态。
特朗普的贸易战不是新鲜事,第一任期就对中国征收过301关税,拜登接手后保留大部分,还加了些针对性限制。但特朗普第二任期更激进,用国家紧急状态授权,覆盖全球。2月1日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加关税,针对移民和毒品,加拿大反击25%于车辆。
3月12日钢铝关税扩到所有国,5月30日加倍到50%,英国例外因为5月协议。6月13日扩到家电产品,6月23日英国航天例外。汽车关税从4月2日25%起,5月3日扩到零件,4月29日软化对美企影响。
这些事实显示特朗普想用关税重塑贸易,但14国不服软,让他转向中国。喊话“非常公平”,想打开谈判路,但中国强调互惠。后续发展到7月11日,没国家低头,谈判延长。特朗普政策持续,任命阁员推谈判,但全球关注是否引发更大冲突。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