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填报志愿这件事,原本只是每位考生个人的私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在今年的夏天,它竟然成为了各大网络平台上的热门搜索话题。
就因为几个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没有选择报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老师竟然情绪激动地在家长群里大发雷霆。他不仅严厉地指责这些学生忘恩负义,还说出了“下辈子不想再记得你们”这样过激的话语。
这件事被曝光后,网友们的意见迅速分化成了两派,同时,也有一部分网友对这位老师情绪崩溃的原因感到非常好奇。随着舆论的不断升级,一些了解情况的同学开始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负面信息,原来这一切都是金钱惹的祸,难怪张雪峰会那样说......
三尖子生放弃清华北大,班主任破防
提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它们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两座巍峨高峰。在许多人心中,能够考入这两所学府,就意味着踏上了人生胜利者的道路,未来充满希望,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毫不夸张地讲,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很多中国人心中,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名称的范畴,它们更像是成功的象征。
随着这两所学校的声誉和实力不断提升,对全国其他省份的学校而言,这变得极为重要,显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录取标杆。
每年高考期间,众多知名中学都会公布自己的“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录取名单”,比拼哪所学校有更多学生被这两所顶尖学府录取。随后,这些学校会利用这一成绩进行广泛宣传,旨在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从而营造一个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甚至有一些高校还特别设立了“清北班”,旨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江西,竟然有三位学霸上演了一出令人震惊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打工族崩溃往往就在那么一眨眼的功夫,而老师们防线崩塌的时刻也是说来就来,这多半是因为学生们太有主见了。
最近,一张截图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冲上了热搜榜。截图的群聊名称叫做“清北团队合作群”,里面总共有22名成员。班主任在群里发了一句话:“明天上午,这个群就要因失望而解散了!”这句话一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
这个班级有个响亮的名字——“志远班”,从名字就能看出,它其实就是大家口中的尖子班或者说是冲刺清华北大的班级。为了这个目标,学校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资源,全力以赴,就希望能培养出能够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
毕竟,对学校而言,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数量越多,学校的声誉就会越高,将来的招生工作也会更加顺利。
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还能持续为清华和北大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学校还真有两把刷子,班级里的同学们个个都很出色,更厉害的是,还有三位同学的分数远远超过了北大和清华的录取分数线。
按理说,考上清华北大是十拿九稳的事,所以学校、老师以及家长们心里早就乐不可支,觉得这次又能给学校增添不少光彩了。遗憾的是,在挑选专业和院校时,这三个学生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他们更看重专业,而不是把学校放在第一位。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那些重点中学,能够将学生培养并送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巨大荣耀,更是学校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成为了老师们辉煌业绩的有力证明。
如果我是校长,我当然期望我的学校能培养出更多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这样我的学校就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崭露头角,成为佼佼者。
可说来也怪,这三个孩子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在填写高考志愿这个关键时刻,他们聚在一起商量后,竟然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统一决定报考了上海的好几所985高校。
这可把他们的班主任漆老师给弄崩溃了,直接在微信群里发了大火。虽然一时痛快了,但随之而来的负面信息也是铺天盖地……
同学发声,张雪峰果然没说错
据官方媒体报道,漆老师担任瑞昌一中22209班的班主任,同时还是该校的副校长,并且在学生们心中,他是一位备受好评的好老师。
得知这三个孩子没有填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她在群聊里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情绪十分激动,一口气说了很多。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孩子不争气的委屈和愤怒。
漆老师表示,这三名学生“非常自我”,“不顾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劝阻”,“仅凭个人喜好盲目选择热门专业”,并认为这反映了她在“教育上的不足”。
最厉害的是,漆老师最后干脆放下一句话说,明天上午会因为失望而解散这个群组!这话一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相关的聊天记录也被传到了网上。
正如之前提到的,这个群聊可不是普通的班级群,而是一个叫作“清北团队合作群”的小团体,里面仅有二十多个人,大家都是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目标聚集在一起的。
漆老师在群里详细讲述了学校所做的巨大努力,老师们全心全意的陪伴,以及全校师生满怀的憧憬。自从初中升高中的成绩公布以来,大家就一直携手同行,从未停歇过追逐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步伐。
按照她的讲述,这并非出自学生们的自愿,而是一场多年来大家共同为荣誉而战的历程。可眼下,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却因为三个孩子在关键时刻的反悔而化为乌有。
她甚至觉得就因为这件事情,自己的班主任在教育职责上存在疏忽,职业教育也似乎没有成功,但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其实整件事情还挺具有讽刺意味的。
学生填写高考志愿,这可是影响自己往后几十年人生道路的重大决定。他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挑选出了符合自己兴趣和发展的专业,没想到却被老师批评为“不懂得感恩,辜负了期望”。
事件逐渐扩大后,瑞昌一中于7月7日晚上发布了一份情况通报,确认漆老师确实因为学生在高考志愿中未填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在微信群里发表了不恰当的言论。
最终,学校方面宣布已经组织召开了教师大会,会上要求漆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反省,并且向学生及其家长传达了真挚的歉意。然而,这一系列举措并未能有效平息公众的议论。
随着网络上关于这件事的讨论愈发激烈,一位自称学生家长的网友爆出了重磅消息,他透露老师之所以如此愤怒,根源在于当地的一项政策。
如果学生成功考入清华或北大,班主任将会获得2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还有机会被评为特级教师。因此,班主任会尽心尽力地劝导学生,这背后确实有着实实在在的激励因素。
要是这个爆料属实,那三个学生要是都能考上清华或北大,那奖励就是60万,更不用说特级教师的荣誉和待遇了,那可是教师行业的顶尖成就,价值非常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被评为特级教师的教育工作者每个月可以领取300元的津贴。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多,但这项福利是终身享有的,即使在退休后,这笔津贴也不会减少。
更重要的是,拥有特级教师这一殊荣,就如同拥有了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在评定职称、职位晋升以及薪酬待遇等方面都能享受到明显的优势。甚至在不少地方,特级教师的社会地位还要超越某些官员,备受尊重。
难怪这位班主任急得在原地直打转,甚至跟学生闹翻了脸。一下子几十万奖金没了,连评选特级教师的机会也泡汤了,换成谁心里都会窝火。难怪众多学校不遗余力地要将学生送入清华和北大,即便学生对所报专业并无兴趣,学校也坚持推荐,这一点早已被张雪峰所洞悉。
7月8日清晨,张雪峰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提议顶尖高中未来应避免将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作为发放奖金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不要单纯依据学生考入多少所211或985高校来作为评价指标。而是采用分数和排名作为评价标准,对全省前100名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对全省前1000名的学生也设定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机制激励老师们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们提升学业成绩,实现他们的理想目标。
张雪峰这番言论直击问题要害。我们应当将学校作为评价标准,而非过分依赖学生的分数和排名,这样的激励方式才更为合理。
如果仅仅关注孩子能否进入名牌学校,老师可能就会不顾学生的意愿,强行推行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这种过分追求功利的教育方式,必然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张雪峰这次说得挺在理的,顶尖高中确实不应该再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录取人数当作发放奖金的依据了,这种做法只会让教育变得愈发功利,越来越偏离教育的初衷。
当然,也有许多同学站出来为老师说话,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报考这一件事情,就完全否定了老师这三年来对他们的辛勤付出。
在我的记忆中,老师对待教学工作非常认真严谨,同时也十分关心我们每一位同学。然而,在班级内部,大家对老师的评价并不像网络上流传的那样片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