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柬埔寨为什么这么乱?东南亚成白人的寻欢天堂,美国是罪魁祸首

历来现实 · 8 小时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六六鳞
编辑 | 六六鳞
《——【·前言·】——》
柬埔寨乱象不是一天形成的。从战争年代的轰炸,到今天的地下赌场、性剥削和贫困循环,每一环背后都有推手。有人说,是美国开启了这场灾难。也有人说,是东南亚自己没管住底线。乱从哪来,账怎么算,还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
1.png

美国空袭埋下乱局

1970年,柬埔寨突然变天。议会开会几小时,亲王西哈努克就被赶下台。将军隆诺接管政权,对外说要“反共救国”。政变不是单打独斗,背后站着的,是美军。
那时的东南亚正乱成一团。越战打得胶着,美国在越南陷入泥潭。北越靠着胡志明小道源源不断输送兵员,而这条小道,正好穿越柬埔寨东部。对美国来说,要断掉胡志明小道,先得在柬动手。
2.jpeg

政变之后,美军迅速展开所谓“自由交易行动”。表面是协助隆诺政府打击越共,实则是一场从天而降的轰炸战。1970到1973年,美军在柬境内投下超过50万吨炸弹,重点区域集中在柬东部。乡村成片夷为平地,平民死伤无数,几十万人成为难民。
轰炸没灭掉越共,却直接摧毁了柬埔寨本已脆弱的农村结构。学校、寺庙、农田一起被毁,乡下人纷纷逃亡。生活没了保障,食物越来越少,愤怒和恐慌成了普遍情绪。在这片废墟上,一个新的力量悄然壮大。
红色高棉就是在这种混乱中崛起的。靠“反美、反政府、反城市”的口号,他们在农村快速聚拢支持。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家可归的青年,投入他们的队伍。对他们来说,政府是炸他们房子的罪人,红高棉是来救命的。
3.png

城市对这场崛起反应迟钝。隆诺政权忙着讨好美国,靠军援维持军队,却在内部腐败横行。士兵吃不饱,官员乱收钱,民众早已不再信任这个政府。到了1975年,红高棉攻入金边,隆诺仓皇逃亡。美国也扔下使馆员工撤离,只留下满地烂摊子。
一场轰炸,摧毁的不只是房屋,也彻底打破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美军用飞机和炸弹打了一场“代理战争”,却没收拾残局。乡村失序、城市空心化、政府腐败,为红高棉送上政权,等于间接把柬埔寨推入了灾难深渊。
4.jpeg

美国当年的战略算计,在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长期看是彻底失败的。柬埔寨成了牺牲品,而这种牺牲,是以数百万平民的命换来的。
5.png

白人涌入东南亚猎色

打仗是过去式,战后更复杂。红高棉倒台后,柬埔寨并没有迎来安稳。贫穷、腐败、权力真空叠加在一起,为另一个问题打开了口子——性剥削和非法旅游。
进入2000年代,暹粒、西哈努克、西港成了外国游客聚集地。外来资本涌入,不少是合法的酒店、度假村,也有打着旅游旗号搞非法勾当的。网络论坛、社交平台上,柬埔寨被描述成“便宜又自由”的猎艳天堂,一部分西方游客开始盯上这个地方。
6.jpeg

许多人不是来观光,而是来寻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ECPAT等组织多次发出警告:柬埔寨存在系统性童妓问题,而施害者中相当一部分是白人中年男性。他们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而来,带着“合法灰区”的心理,利用贫穷家庭的无力监管,在暹粒、金边甚至乡村地区实施犯罪。
问题的根源,在于管控体系形同虚设。地方警察收入低,执法资源不足。一些官员甚至默许或直接参与,收保护费,放纵犯罪。有媒体曝光,某些地方旅店明码标价提供“特殊服务”,不论年纪、不查身份。
西方媒体表面报道严肃,背后却时常模糊处理责任。有的甚至把这些问题归咎于“本地文化落后”,避开了对游客来源国的追责。而这些国家里,确实有部分人把柬埔寨当作逃避监管的乐土。
7.jpeg

除了性犯罪,博彩业也成为乱象温床。西港曾一度涌入大批在线赌场与诈骗集团,不少西方与中国“高端玩家”参与其中。赌场带来金钱,也带来暴力。枪击、绑架、强迫劳动案件频发,治安状况急剧恶化。
本地社会结构受冲击最明显。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不是进工厂,而是进“娱乐业”。家庭收入依赖灰色收入,教育、医疗被严重挤压。越来越多的儿童退学,女性被迫早婚、早孕、早就业。
国际组织不断呼吁改革,但柬国内部治理疲软。上层权贵有意回避问题,部分部门与黑产沆瀣一气。每次丑闻曝光,都是短期整顿、临时查封,之后一切照旧。
8.png

“东南亚变白人的天堂”并不是一句夸张形容,而是多年纵容、默许、外部推波助澜的结果。美欧部分舆论以“自由旅行”“文化差异”掩盖现实,不愿承认,他们也是这场乱局的参与者。
而真正受害的是普通人。那些被裹挟在地下产业链中的儿童、少女、农民,是这片土地真正的牺牲品。而这一切的起点,往往只是几个握着护照、口袋装着钞票的外国人,一张廉价机票,就能买来一片法律灰区。
9.png

权巩固与中美争夺影响

柬埔寨的混乱并不只存在于街头小巷,更延伸到政治结构的深层。2000年代以后,柬埔寨政治逐渐向“一强独大”演变。洪森,这位在内战年代就崭露头角的领导人,通过不断调整政策和打压反对派,逐步掌控全国权力。
多年来,洪森既与西方保持合作,又频繁批评西方干预。他善用地缘政治缝隙,一边接受美欧的援助和培训项目,一边向中国靠拢,获得大规模基建资金和军事物资。这种“两头通吃”的策略一度稳住国内局势,也掩盖了治理上的种种弊病。
10.png

政治上的压制很快波及媒体、选举和反对党。多个反对党被指控“分裂国家”“勾结外国势力”,领导人被捕、流亡或失踪。国际观察员多次指出柬埔寨选举“不自由、不公平”,但洪森政府回应统一:国家稳定比形式民主更重要。
与此同时,中国对柬埔寨的支持不断加码。资金、工程队、军事设备纷纷进入。西港深水港、金边公路改建、边境铁路复通,每一项重大项目背后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柬政府对这些资金欣然接受,视为摆脱西方控制的工具。
这种转向带来了直接的地缘博弈。美方不甘落后,陆续宣布对柬埔寨部分高官实施制裁,暂停军援与技术合作,收紧签证审核。欧盟则威胁取消柬埔寨出口优待,引发一波舆论战。柬埔寨指责西方干涉内政,强调“发展优先权”。
11.png

而这些政治动作,也直接影响到社会面治安与执法力。资源向上集中,基层执法能力疲软;地方政府受控于中央命令,缺乏独立性。对地下经济、博彩犯罪、性剥削问题,处理不是没有,而是“选择性”。
外界监督遭遇封锁,反而促使黑产更加隐蔽。国际反腐组织多次指出柬境内洗钱活动频繁,且资金来源复杂,牵涉多国公民。对这些指控,柬政府回应含糊,常以“外国势力造谣”应对。
政权稳固并未带来制度升级。多数资源仍集中于政治寡头与其家族网络中。公共服务投入有限,医疗与教育系统发展缓慢。年轻一代就业选择有限,中高端产业未见形成,出口依赖欧美市场,一旦被制裁便动荡加剧。
12.png

柬埔寨的乱,不是简单的街头混乱,而是权力高度集中后导致的社会不均与制度失衡。它的表层是贫穷和犯罪,深层则是地缘政治撕扯下的制度脱节与资源失配。
国家成了棋盘,政治成了筹码,而普通人,还在原地打转。
13.jpeg

结构性问题与西方政策博弈

走到今天,柬埔寨的混乱早已不只是历史遗产,也不是某一群体的责任,而是多种结构性问题长期叠加的结果。
贫困仍然是最直接的诱因。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柬埔寨农村人口占比超60%,年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教育体系薄弱,九年义务教育落实不足,许多儿童在小学毕业前就辍学务农或进城打工。城市则面临就业瓶颈,缺乏技术培训与产业支撑。
14.jpeg

这些现象为非法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无论是色情业、诈骗集团,还是地下博彩,它们招人容易、门槛低、现金流快,对生活困顿的人群有极大吸引力。很多人不是不明白代价,而是别无选择。
政府对外说要发展经济、吸引外资,对内却时常无力监管。一些地方官员将执法权变成交易筹码,靠着保护费与回扣维持生计。对外企尤其宽容,尤其是涉及博彩、地产、物流的项目,只要能“带钱进来”,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方国家近年转而加强施压。美国、欧盟不仅削减援助,还以“人权问题”为由切断贸易优惠。表面是施压改革,实际却进一步推高了柬对中方的依赖。中资企业填补空缺,带来基建便利,也加剧本地人与外资之间的矛盾。
15.jpeg

一些中国企业在西港、贡布等地建设封闭社区,雇佣大量外国员工,排斥本地工人,引发失业、治安、民族认同等连锁反应。而这种反弹情绪,被部分西方媒体放大,渲染为“中国资本殖民”,却刻意忽略了背后推手的角色转移。
国际组织进退维谷。一边希望柬埔寨改革制度、清除腐败,一边又担心施压过重把柬完全推向中国阵营。多边谈判陷入僵局,援助项目进退两难。柬政府则一再强调“自主发展权”,拒绝被贴标签。
柬埔寨的局势正处于复杂十字路口:既想脱贫,又不想被绑架;既想保持独立,又难以跳出大国博弈的棋盘。结构性问题未解,外部压力加剧,社会混乱和贫富对立继续扩大。
16.jpeg

而民众的选择不多。既没有太多就业机会,也缺乏话语权与安全感。孩子早早退学,青年外出打黑工,女性进入“服务业”,老年靠子女接济,全社会呈现出“外松内紧”的脆弱状态。
这个国家并不缺资源,也不缺历史文化积淀,它缺的是一条摆脱乱象的“制度出口”。只是这条路,要在压强之下自己走出来,而不是别人施舍的。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历来现实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