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洛克希德马丁刚刚宣布,对“标枪”反坦克导弹生产线进行改造,将产能扩充65%的背景下,《印度教徒报》在7月17日发布消息称,印度政府正式向美国提交请求书,希望获得在境内生产“标枪”的技术授权,“以应对越来越强势的中国陆军装甲部队”。
▲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也真是直言不讳
怎么说呢,“标枪”作为欧美最具代表性的反坦克导弹,这些年着实积累了不小的名气。而印度在五月份的冲突中战败后,四处扩军备战,积极外购先进武器装备,并将美国视为关键来源。前不久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还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对话,双方同意就“加强战略合作”进行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看上“标枪”并试图引进技术生产,逻辑上没有问题,毕竟巴基斯坦装备的VT-4数量越来越多,前两天还传出打算向孟加拉国出口的消息。再加上规模更大、性能更出色的99A,以及为高原作战设计的15式轻坦,印度陆军的压力确实很大。
▲面对难以抵御的装甲机群,印度想效仿八年前的办法解决
从实战经验来看,弹重11.8千克,搭载第三代红外制导技术,等效穿甲能力800毫米,又有“攻顶”特性的“标枪”,在乌克兰战场上斩获了不少战果。虽然并没有达到宣传中,70%以上的强大杀伤效率,但乌克兰早期能顶住俄罗斯装甲攻势,这款理论最大射程4.75千米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过,随着俄军装甲车辆逐渐积累应对经验,无人机又显著拉开了交战距离,再加上美军感于自身库存已经非常危险,降低了供应规模,“标枪”已经很久没有曝出来战果了。
▲“标枪”作为单兵反坦克武器还是不错的
但在印度眼中,“标枪”仍然有非比寻常的杀伤力,所以才有这次的请求,其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和俄罗斯装甲部队的发展思路,是不一样的。俄罗斯陆军的“营级战斗群”,虽然挂着信息化战争的牌子,本质上却是基于俄格战争、叙利亚战争中,凭体量碾压的胜利经验发展而来,形成了重火力、轻视后勤保障和体系加持的特性,结果开战后吃了大亏。国内发展的重装合成旅-合成营体系,则强调各兵种在陆战体系指挥下的配合,追逐精确打击和电磁遮蔽。在这种情况下,“标枪”不到5千米的射程,就是最大问题。
▲对后勤保障的不重视,使得俄罗斯付出了巨大代价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之所以取代反坦克导弹,成为主流反装甲武器,主要就是因为操作距离普遍超过10千米,安全性极佳。而美国近期扩充产能,将“标枪”年交付数量从2400枚,增加到3960枚,一方面是因为库存锐减急需补充,另一方面则有设备成熟,成本不高的因素。当然,美军最依仗的反坦克武器,从来就不是单兵携带的“标枪”,而是机载“陶氏”、“地狱火”等重型武器。印度并没有察觉到反坦克武器的射程增长趋势,仍然在“标枪”身上压下重注,显然是对信息化战场的理解很有问题。
▲美军并未将“标枪”视为主力反装甲武器
相比之下,中国和以色列在反坦克导弹的领域的造诣,属于绝对的顶尖水平——两者不约而同装备了新一代超远程型号,射程都越过了30千米大关,正在向50千米迈进。这个数据听起来很离谱,但实际上已经经过实战检验,伊朗上个月高级将领/核科学家之所以损失惨重,与以色列潜伏小组遥控发射,射程20多千米的“长钉-NLOS”有直接关系。连美军都认可了以色列反坦克导弹的水准,为AH-64采购了一批。
▲国产反坦克导弹的水平很强,非常强
印度早年也曾动过买“长钉”的心思,结果下单后又以“干扰印度国产反坦克导弹发展”的名义毁约,闹得非常不愉快。如今印度指望“标枪”对抗99A,就说明其作战理念、远程反坦克体系建设一片空白,就算日后紧急采购“长钉-NLOS”,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运用自如。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