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第一件事便是向全球多国挥起关税大棒。没人想到的是,这个号称“经济恐怖”的举动,却在短短数月间让美国负担不起。
当中国第一个站出来反击时,欧盟、日本甚至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集体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
对中美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争端,更像是一场生存战。
特朗普真以为四年就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特朗普政府2025年重启的全球关税战来得迅猛而直接。与上一任期主要针对中国不同,这次关税战范围扩大到多个主权国家。从工业零部件到农产品,关税清单覆盖种类远超以往。这位新总统延续着简单粗暴的逻辑:通过极限施压榨取最大利益。
出人意料的是,全球沉默的坚冰由中国率先打破。就在特朗普签署关税令后的第47天,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史无前例的反制清单,涵盖美国农产品、汽车、飞机等关键商品。
这种正面迎战的姿态让特朗普团队措手不及,因为他们预想的是各国的退让和妥协。
欧洲联盟在观望两周后宣布对美钢铝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日本内阁会议连夜通过特别法案保护本国半导体产业;就连传统盟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悄悄调整了贸易路线。这些长期与美国保持战略协同的经济体,第一次集体将炮口转向华盛顿。
特朗普政府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贸易对抗,而是全球性信任危机。当美国财政部官员在内部会议中展示出多国联署的抗议文件时,白宫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被孤立的恐惧压倒了强硬的姿态。
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站在世界之巅。二战后的美国独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53%,华尔街掌控着世界80%的黄金储备。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成为国际贸易的硬通货。当时的美国财长得意地宣称:“美元就是黄金的替身”。
70年代的经济滞胀暴露出美国的致命伤。当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时,美国通胀率飙升至11%,失业率达到二战后最高的9%。
面对汽车、钢铁等传统工业被日本企业蚕食的困局,美国政府采取了两项影响深远的战略:1985年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30%削弱其出口竞争力;同时解除美元与黄金绑定,转而建立美元-石油结算体系。
和日本的协议看似解决了燃眉之急,实则埋下更大的隐患。从1990年到2020年,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约500万,金融与保险业就业人数却增长了120%。
雷曼兄弟2008年轰然倒塌时,美国不得不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十年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膨胀了7倍。这场饮鸩止渴的游戏换来了表面的繁荣,却让美国经济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单行道。
2025年,特朗普挥动关税大棒时,原以为能够重现上世纪八十年代逼日本让步的场面,等来的却是全球集体反制。
但当美国贡献全球GDP的比重从1945年的35%滑落到如今的25%以下,再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撑不起衰落的金融霸权。这次溃败不是失误,而是历史周期的必然结果。
一个值得敬佩的对手,强势对垒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定位为“世界工厂”。鲜少有人预料到,这个靠代工起步的国家会以指数级速度完成产业跃迁。中国加入全球化的时机恰逢美国产业转移潮,发达国家将中低端制造环节外移时,无意间给中国送上了产业升级的阶梯。
2006年启动“自主创新”战略,研发投入从占GDP1.3%猛增至2023年的2.6%;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在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布局;最关键的是2017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被动接收产业转移到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当美国沉醉在金融游戏中时,中国完成了工业体系的脱胎换骨。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首次超越美国。在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领域,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以上,5G基站部署量达到美国的15倍,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对峙。
中国崛起最让美国意外的不是速度,而是独立性。
2025年加征关税时,中国没有选择孤立对抗,而是号召建立去美国化的全球贸易体系。金砖国家扩容、上合组织经济一体化加速、东盟自贸区谈判重启,所有动作直指美国经济霸权的核心支柱,美元结算体系。
美国战略研究所报告指出,这些举措远比关税报复更具杀伤力。
当两国在5G标准、AI伦理、太空开发等前沿领域展开全方位竞争时,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战或科技战概念已经不足以概括这种复杂博弈。美国试图用金融制裁压制中国企业,但中国在非洲的基建项目正用人民币结算;中国推进半导体自主研发,美国芯片企业却依赖中国市场维持利润。
这种你中有我、相互钳制的局面,彻底重塑了两国冲突的规则。“斗而不破”的格局背后存在着双重的威慑平衡。
中国近年打造的东风系列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使西太平洋形成“反介入区域”,五角大楼连续三年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无法保证对华军事优势”。
冷战时期美苏主要通过意识形态对抗与军备竞赛展开竞争,经济联系微乎其微。而今天中美之间日均有价值数十亿亿美元的商品跨境流动,苹果公司在中国有超过500家供应商,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电动车占其总产量60%。
这种深度的利益纠葛,使双方根本无法承受完全脱钩的代价。
中国选择用军事实力作为经济博弈的防火墙。当2025年南海区域举行双航母演习时,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紧急撤回正在台海航行的驱逐舰编队。这种军事层面的相互威慑划定了一条明确的红线,在避免热战争的前提下进行经济竞争。
至于谁能更胜一筹,那就看未来美国会怎么在关税问题上收场了,毕竟现在特朗普,还是不太愿意放弃这个好用的武器。不过有一点也很清楚,那就是美国要打,中方一定奉陪到底。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