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大事正在金属世界里悄悄发生。这件事和很多人都有关系,特别是那些开电动车的人,还有在工厂里上班的人。这件事的核心,是一种叫做“镍”的金属。
事情是这样的,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开始在全世界的市场上大量购买镍。这个购买量非常大,可以说是很不寻常。仅仅是今年的前五个月,买进来的镍就有七万多吨。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比过去同样时间里买的数量,翻了一倍还要多。半年多时间里,总共买回来的镍超过了十万吨。这就像一个平时吃饭很规律的人,突然开始不停地往自己家的米缸里装大米,装得都快溢出来了。任何看到的人都会觉得,这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
这不仅仅是普通的买东西。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要明白这次行动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镍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值得花这么多钱去囤积。
镍的第一个大用处,和现在满大街跑的电动汽车有直接关系。电动汽车能跑多远,不取决于油箱,而取决于它的电池。电池就像一个装电的盒子,盒子的容量越大,车子能跑的距离就越长。而镍,就是能让这个盒子容量变大的关键材料之一。在电池的正极材料里,镍的比例越高,电池能储存的电就越多,专业上叫“能量密度”高。简单说,电池里多加一点镍,车子的续航里程就能多跑几十公里。
现在买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续航问题,谁也不想车子开到一半就没电了。汽车制造厂为了让自己的车更好卖,就得想办法提高续航。提高续航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用含镍量更高的电池。对于所有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来说,镍就像是厨房里等着下锅的米,没有它,再好的电饭锅也做不出饭来。
镍的第二个大用处,是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工业领域。它是一种能让钢铁变得更强大的神奇金属。普通的钢铁会生锈,也不耐高温。但如果在炼钢的时候加入一定比例的镍,炼出来的就是一种叫“不锈钢”或者“特种合金”的材料。这种材料非常坚固,不容易生锈,还能承受很高的温度和压力。
因为这些优点,含镍的特殊钢材被用在很多要求极高的地方。比如天上的飞机,它的一些关键发动机零件就需要这种材料来保证安全。还有一些大型化工厂里的管道和反应设备,也需要它来抵抗腐蚀。可以说,在许多重要的制造业和国防工业领域,镍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
搞清楚了镍的重要性,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镍够用吗?答案是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
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是:中国每年消耗的镍,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五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这是一个巨大的依赖。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的矿山里挖出来的镍,连我们自己需求的零头都满足不了。绝大部分都要坐船跨过大洋,从别的国家买回来。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风险。如果那些卖给我们镍的国家,因为任何原因,比如他们自己国内政策变了,或者跟我们的关系不好了,突然决定不卖了,或者减少了卖的数量,那我们的工厂就会立刻面临停产的风险。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脖子被别人掐着,呼吸顺不顺畅,完全要看对方的心情。
世界上主要的镍矿出口国,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L宾这两个国家。这些地方的矿产政策有时候会变来变去,稳定性不是那么高。把一个如此重要的产业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这些外部因素上,显然是极其危险的。
除了供应可能中断的风险,还有一个风险来自于国际金融市场。像镍这样的大宗商品,它的价格不完全是由真实的工厂需求决定的。世界上有很多“炒家”,他们不生产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使用镍,但他们会在金融市场上买卖镍的合约,通过价格的涨跌来赚钱。
就在不久前的2022年,伦敦的金属交易所就发生过一次非常吓人的“镍价暴涨”事件。当时,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镍的价格在一天之内疯狂上涨了百分之二百五十。这意味着,一个工厂老板昨天看好的价格,准备第二天去采购,结果一觉醒来,发现价格已经涨到了他根本买不起的地步。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对于真正需要用镍来生产的实体企业来说,是一场灾难。它会让企业的生产成本完全失控,甚至导致亏本。
这次囤积的镍,是实实在在的金属块,它们被存放在仓库里,看得见,摸得着。这和金融市场上那些只是一串代码的电子合约完全不同。仓库里有真东西,心里才不慌。不管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怎么被炒家们弄得上蹿下跳,我们自己有足够的存货,就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明白了这些背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大规模的囤货行动,它的目的就非常清楚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采购,这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时机选得非常好。这次大规模采购,正好是在国际镍价相对比较低迷的时候进行的。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东西。这就像在打折季买好了过冬的衣服,既满足了需求,又省了钱,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它为国内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制造业,上了一道保险。
今年前五个月买入的77654吨镍,这个数量,足够全国的相关工厂在没有任何外部供应的情况下,维持运转好几个月。
这几个月的时间非常宝贵。它意味着,即便国际上出现任何突发状况,无论是供应国中断出口,还是价格被人恶意炒作,我们都有一个缓冲期。在这个缓冲期里,工厂可以继续生产,工人可以继续上班,电动汽车可以继续从生产线上开下来。这个“安全垫”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这次行动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有关。现在,一些国家之间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越来越大,动不动就挥舞关税的大棒。所谓关税,就是对从别的国家买来的商品,额外再加收一笔税。这会让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得更贵。大家都担心,未来这种贸易摩擦可能会变得更多。
如果在未来,一些国家决定对镍或者含有镍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那么我们的生产成本就会大大增加。现在趁着还没有这些障碍的时候,提前把货囤足,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智慧。它把未来的不确定性,用现在的实际行动给化解掉了。
这波操作看起来动静很大,但背后的逻辑非常稳健。它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消费,而是基于对自身弱点、外部风险和未来趋势的清醒认识后,做出的一次主动出击。
它传递出的信息也很明确:关键战略物资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善意或者市场的平稳上。想要安心发展自己的重要产业,就必须自己手里有粮。仓库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镍锭,比任何金融市场的空头支票都更让人感到踏实。
这一场围绕着金属镍的全球大采购,表面上看是商业行为,但实际上,它是在为整个国家的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未来,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这道墙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存在,能让无数的企业和车主,在面对未来风浪的时候,多一份底气和从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