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就空出来六千多个名额,这事听着就让人心里头发沉。说的就是那个湛江科技学院,物理那边缺了四千四百多人,学历史的也差了一千八百多个。
这到底是咋回事?
这数字不是凭空来的,是人家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正儿八经公布出来的。物理组里头,瞅着得有小一半的学校,都伸着手等学生来,可学生就是没来。
这风不光在广东吹。往北边看,北京和吉林,情况也差不多。北京有个叫金融科技学院的,名字听着挺气派,据说出来找活也还行,可就是招不满,还差五百八十多个人。
还是钱的事。这种学校,一年的学费,顶得上普通人家好几年的嚼用了。家里头要是没点底子,谁敢轻易把孩子往里头送,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也不是说所有的民办本科都这样,有的学校,人家就一点不愁。比如那个珠海科技学院,还有广州软件学院,人家的名额一放出来,就被抢光了。
“这就怪了,都是一样的民办,怎么待遇差这么多?”
这说明,现在的爹妈和娃儿,心里头都有一杆秤。不是说给个本科的名头就行了,人家也要掂量掂量,这钱花出去,到底值不值,以后能不能收得回来。
在吉林省,本科招生的名单里,除了那些公办学校不好听的专业没人去,剩下的空位子,大多也都是民办学校的。长春建筑学院和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都差着三百多人。
大家心里头都犯嘀咕。
以前总觉得,能上个本科,咋样都行。现在看来,这个想法要变一变了。要是花了一大笔钱,读了四年的书,出来之后,活儿还不如一个专科生好找,那图啥呢?
这真不是吓唬人。现在就业的形势,大家都看得到。别说民办的了,就是那些正儿八经的公办,甚至是211出来的学生,想找个称心的活儿,也得挤破头。
事情就卡在这了。一边是高得吓人的学费,另一边是说不准的未来。这个选择题,搁在哪个家庭身上,都得想了又想,愁白了头发。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坏事,就有好事。这边有学校招不满,那边就给了一些分数不太够的学生一个机会。这就像赶集,别人挑剩下的,你去捡个漏,说不定也能淘到宝。
对那些家庭条件确实撑不起,或者分数就差那么一点点的学生来说,现在确实是一个得好好琢磨的时候。没人去的地方,门槛兴许就会放低一点。
广东省那么大的缺口,几千几千地空着,后面肯定会有动静。对于那些就想拿个本科文凭的孩子来说,这趟车,可千万别错过了。
也有另一条路。
现在有些好的专科,一点不比本科差。特别是那些铁路的、电力的、石化的专科学校,人家那是正儿八经学手艺,出来就有单位抢着要,工资待遇一点不含糊。
这样的专科,比起一些名字好听但实力平平的民办本科,可能还要实在得多。毕竟过日子,最后看的还是你手里有没有真本事,能不能挣到钱。
所以你看,这事儿就复杂了。不能简单地说,民办本科就是不好,也不能说,人人都得去挤那座独木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娃儿也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这个年代,选择好像变多了,但每一步也都更沉重了。不再是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时候了,后面的路还长着呢,每一步都要自己去闯,去掂量。
钱要花在刀刃上,书也要读到点子上。这个道理,看着简单,可真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才发现,这刀刃在哪,点子又在哪,实在是太难找了。
脚下的路,到底哪条才是正道,谁也说不清。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头盼着能有个好前程,但河水有多深,只有自己跳下去了才知道。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