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莫迪政府“大难临头”,被逼到墙角的印度,这才想起中俄印大联合

史论纵横 · 7 小时前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莫迪政府原本信心十足,押宝西方、如今却连一桶油都快买不成了。
当美国挥舞二级制裁大棒,印度突然掉头,向中俄靠拢,莫迪的算盘,为啥变了?
1.jpeg

油还买不买,话还敢不敢讲

美国放话,如果俄乌冲突不收场,就全面上调对俄关税至100%,对俄原油的买家,也一并纳入“二级制裁”,这话一出,印度的脊背凉了。
为什么?因为印度就是那个最大买家。
光2024年4月到11月,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相当于全国37.6%的原油总量。
原油不是零食,是基础命脉,没了油,炼厂停摆,能源系统瘫痪,通胀直接起飞。
印度国内原油加工企业本就依赖俄罗斯的折扣油,西方企业退出以后,俄罗斯几乎成了唯一大宗替代来源。
2.jpeg

结果现在,美国翻脸说要制裁这条线。
有意思的是,西方自己还在绕道买俄油——比如从印度买成品油,或者通过中间国变相交易。
可轮到印度靠这条线吃饭了,立刻就要动手掐断。
印度外交部不高兴了,公开发声批评北约,“不要在能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这是少有的硬碰硬表态,以往都是模糊回应,这次直接发火。
我觉得,这不是突然硬气了,而是印度没退路了。
3.png

一头是能源命脉,一头是美国的制裁刀,两头挤压下去,唯一能喘气的方向,只剩中俄。
俄罗斯给油,给武器,还不管你内政怎么整,中国提供市场,还不动不动拿民主说事,这两条线,对莫迪来说,是能活下去的线。
所以接下来的动作就特别微妙。
俄方提议恢复中俄印高层机制,印度原本冷处理,这次却点了头。
4.jpeg

普京、莫迪、习近平,三边会晤的时间点,突然被传出将在金砖峰会上举行。
外交惯例里,三方机制是一种站位,印度能在这一刻松口,说明局势已经把话说清了:能源续命优先于地缘敌意。
你想问,这是不是临时抱佛脚?我反问一句:局势到这步,不临时行吗?
5.jpeg

押错了阵营,就要自己兜底

莫迪过去五年,走得太偏,一边疯狂军购,引进美制导弹、舰载机,还参与了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对话”。
另一边,在联合国动不动弃权,表面上亲俄,实则拿着西方的钱,办自己的局。
这套双轨操作,在乌克兰战争前还勉强维持。
美国看中印度能制衡中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印度也乐于做这个“全球南方代表”,左打右通,两边吃。
问题出在节奏上,一开始,美国对印度友好,是因为它能在印太战略里当钉子。
6.png

可乌克兰战事拖长,美国资源被耗得差不多了,转头发现印度不仅不帮忙,反而成了俄油最大买家,气就不打一处来。
你在玩多边外交,人家在打账本政治,一旦你“帮了敌人”,你就不再是朋友。
于是警告来了,贸易施压来了,特朗普直接说:制裁不够?我来补刀。
如果说过去印度还有操作空间,那现在,空间被彻底压扁了。
俄油是不能断的,只靠中东,不现实,叙利亚、伊拉克局势不稳,沙特还在谈减产,莫迪不傻,断掉俄油,印度经济立刻翻车。
7.jpeg

这时,中国的名字突然浮现了。
印度今年5月对中方做了一个试探,外交部长低调访华,没有媒体高调跟进,却在会上释放一个信号:愿意探讨区域稳定框架。
这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就是莫迪在测试“中印关系回暖”的可能性。
原本边境冲突卡死了两国对话,如今能谈,说明背后的推力变了。
不是信任重建了,是局势推着你必须合作。
普京也趁机进场,提出三方机制恢复,动作紧凑,俄印传统联盟还在,莫迪愿意搭话,说明压力已经挤到实处。
8.jpeg

过去几年,莫迪政府一直在说“战略自主”,可真正的自主,从来不是左右逢源,而是关键时刻有退路。
现在,美国压上制裁,中国却打开对话,两边对比,谁更讲分寸,谁更守底线,一目了然。
印度想维持大国话语权,就不能总拿小国心态行事,走到这一步,原本用来对抗的中俄,变成了救命的对象。
你说,尴不尴尬?
我不觉得这是坏事,反倒觉得,这可能是印度走出战略错觉的开始。
9.jpeg

三角联盟真能成?结构问题比表态还硬

莫迪回头想靠中俄,那中俄就真欢迎他回来吗?未必。
俄罗斯当然想要这张牌,被欧美一通制裁砸下来,能拉一个金砖成员回来站台,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能给西方的孤立政策扇一耳光。
中国呢?更谨慎,过去三年,中印边境摩擦不断。
从班公湖到加勒万河谷,伤亡事件一个接一个,信任已经跌穿底线。
中印现在唯一能对话的地方,就是多边场合,比如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峰会,这些平台不会逼你签协议,不要求你抱团,只要你“出席”就算默许合作。
所以这次俄罗斯提出恢复中俄印三边机制,中方表态很克制,只说愿意讨论,不反对。
10.jpeg

中方看得清楚:印度这回转向,是形势逼的,不是观念变了。
真要合作,中印之间至少得解决五个结构性问题:
一个是边境问题还没冻住,班公湖、阿鲁纳恰尔邦,部署都在加码,没人后退。
其二就是印太格局对立未解,印度参加“四方机制”、替美国说话,这些都没撤销。
其三舆论敌意浓度太高,还有就是经济脱钩趋势在扩,印度对中国科技企业下狠手,动辄打“安全牌”。
最后得说,美印关系仍绑得紧,美印最近还在谈无人机交易、芯片合作,印度想同时握住中俄美三张牌,现实操作难度极高。
11.jpeg

所以现在说中俄印重建三角同盟,还太早。
说得重一点,这根本不是“同盟”,而是一种地缘对冲机制,谁都知道这张牌打出来的背景,不是共识,是各自的压力。
俄罗斯想破孤立,中国想稳格局,印度想熬过眼前的制裁刀锋。
三家凑在一起,说合作多,谈战略少,说联合快,谈责任慢。
我不看空这组局,但也不高估,能聊,是机会;真签,就是突破;否则,一拍照就散。
中俄愿意听印度开口,那是基于地缘考量;印度愿意搭话,是基于被压得难受,这种合作,能谈,但别指望谈得深。
12.jpeg

被逼到墙角,莫迪还敢不敢转身

过去几年,莫迪政府用尽心机把印度包装成一个“文明大国+全球南方领袖”。
外交场合上喊得最响的一句话就是:“印度是既不倒向中,也不完全信美的大国。”
听上去中立,其实是“押宝加装饰”,真操作时,重美制中,暗挺俄,一点没中立。
到了2025年,这条路已经走不通。
西方不给面子,美国抡起二级制裁,连油路都要断;俄乌冲突拖着不走,全球供应链跟着波动;美印芯片合作迟迟无进展,“新德里制造”计划也没能换来多少实际成果。
13.jpeg

这时候,莫迪意识到,中俄这口锅,自己可能得捡回来用。
问题是,国内买账吗?
印度内部政治正在往强民族主义倾斜。
对中国敌意高涨,对俄罗斯保留期待,对美英日一边倒支持,莫迪政府现在要“回头”,需要解释,更需要舆论铺垫。
于是你会发现,印度最近舆论热度有变化:边境冲突少了报道,俄印军事合作重新被提起,中俄印三边机制突然被多次引用。
我认为,莫迪政府其实早明白一件事:大国不能靠道义站队,只能靠现实权衡。
14.jpeg

想独立,就得摆脱单边依赖。
印度要在全球南方扮演关键角色,就不能老走对冲战术。
真有一天东西方撕破脸,印度站在哪一边才算“自己人”?
这次危机,是一次机会。
印度如果能借中俄之力缓解对美依赖,那它的“战略自主”才是真自主。
15.png

走过这道弯的代价是公开掉头。但掉头不可耻,撞墙才叫蠢。
想想看:如果美国真下手封油、断链、卡资金,那莫迪到时候还有第二张牌吗?
所以,现在说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步怎么走。
7月的金砖峰会,是一次试水,中俄印是否能三边合影,哪怕只是坐下来吃顿饭,对外就已经是信号。
16.jpeg

信号什么?信号印度开始回归地缘现实,信号中俄能接受临时合作,信号西方的围堵压力真的把一个“半朋友”逼到了墙角。
下一步怎么走,取决于莫迪敢不敢真正摆脱“双向下注”的幻觉。
在我看来,印度现在的机会,就藏在“被逼迫”的空隙里,能不能抓住,就看它敢不敢从“战术模糊”走向“战略明确”。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史论纵横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