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下轮关税谈判有变?美国节外生枝,让中国配合制裁俄罗斯石油

知鉴明史 · 前天 05:11
7月21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国会山接受采访,再次抛出一枚重磅炸弹。他宣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征收“100%的二级关税”,这一表态瞬间引发全球关注
正值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即将展开的敏感时期,美方突然将本不属于贸易范畴的能源采购问题搬上谈判桌,意图明显。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中美谈判为何突然节外生枝?美国又在打什么算盘?
1.jpeg

其实,早在6月底,中美双方就已达成暂停关税战的初步共识,并计划在8月中旬前开启下一轮更全面的贸易协定磋商。就在各方以为局势开始缓和之际,美方却突然“变脸”,将俄罗斯与伊朗石油议题强行纳入对华谈判内容。如此操作,不啻于在谈判桌上扔下一颗定时炸弹。
特朗普早前已放出狠话,若俄乌冲突在9月前无法达成和平协议,美国不仅将对俄罗斯实施全面经济制裁,还要对所有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国家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2.jpeg

贝森特在采访中特意提到,中国还是伊朗石油的主要买家,暗示未来也可能对这些能源采购行为进行制裁。一句话点破美国的意图:不仅要打压俄罗斯和伊朗,还要逼迫中国“选边站队”。
这一连串的操作,背后隐藏的战略意图已经昭然若揭。美国试图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夹带私货”,将地缘政治议题变成谈判筹码。从俄乌冲突到伊朗核问题,再到中国的能源进口,美方正试图用一纸贸易协议,撬动整个国际格局。
3.jpeg

中方对此并非毫无准备。在美方多次释放施压信号后,中国始终保持克制,并未就能源问题作出正面回应。
某种程度上,这种沉默反而让华盛顿更加急躁。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俄罗斯和伊朗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意义。只要中国不配合,美国的制裁体系就难以形成闭环。
4.jpeg

事实上,早在7月上旬,美国已悄然加码对从伊朗进口石油的中国企业进行制裁,试图以点带面。与此同时,特朗普团队还试图拉拢欧洲盟友,建立一个“统一制裁阵线”。贝森特甚至公开呼吁,若特朗普决定实施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制裁,欧洲盟友也应跟进采取“重大措施”。
不仅如此,美国还试图将印度“拉下水”。不过,印度方面早已明确表态:若美国真要对俄罗斯石油全面禁运,他们将寻找替代方案,不会盲目追随美方政策。这一回应在国际舆论场中被广泛解读为对美国制裁意图的一种“软性抵制”。
5.jpeg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并未被动等待。7月20日,中国官方首次公开垦利10-2油田的发现信息,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这一动作被视为中国在能源安全上的重要布局。一旦实现规模化投产,年内将可实现油气上产4000万吨目标。对外部依赖的减少,无疑为中国应对外部制裁提供了坚实后盾。
与此同时,中方也在加快与其他产油国的合作。例如与阿根廷签署的9亿美元农产品采购意向书,不仅有助于优化进口结构,更是对美方“粮食牌”的有力回应。这种“以南美对冲北美”的策略,清晰地展现出中国在全球经济博弈中的战略主动。
6.jpeg

在稀土、芯片等关键领域,中国也逐步掌握了反制主动权。近期,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突然获批向中国出售H20芯片,正是这种力量博弈下的“妥协产物”。
更有甚者,美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因稀土供应断裂,F-35战斗机生产线一度陷入停顿,反映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
7.jpeg

美国此时再度挥舞关税大棒,将能源议题强行纳入中美谈判,其实从侧面暴露出其在贸易战中的焦虑与困境。目前已有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面临24%关税自动恢复的风险,若再加码制裁,势必对美国国内通胀形成冲击。
美国国内的压力也日益显现。从爱荷华州农场主滞销玉米倒入密西西比河,到大豆价格暴跌40%,再到数十万工人走上街头抗议失业,这些“红票仓”的愤怒呼声,正成为特朗普贸易政策最大的掣肘。
8.jpeg

更讽刺的是,在美方一边高喊“制裁”的同时,自身却在悄悄“破防”。欧盟虽然宣布降低对俄原油价格上限,却因美国拒绝支持而形同虚设。
西方所谓的“统一战线”,正在裂痕中逐渐瓦解。而山东港口悄然发布的禁令——禁止被制裁油轮停靠——则被一些外媒解读为中国“灵活应对”的一种策略性操作。
9.jpeg

面对美方的“节外生枝”,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多轮外交场合中,中国明确表示,任何不合理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都不会被接受。中方强调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允许将别国正常经贸往来当作政治博弈的工具。
从整个局势来看,美国之所以在此时高调施压中国,更多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谈判中抢占话语权,争取更多筹码。但这种“虚空造牌”式的谈判策略,终究无法掩盖其内外交困的现实。中国对俄伊的能源合作是基于市场规律和国家战略考量,不会因外部压力而轻易动摇。
10.jpeg

当下的中美关系,虽有接触意向,却始终未定时间表。特朗普是否出席9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是否提前访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本身就说明,中美互动仍处于一个敏感复杂的窗口期。
可美方似乎忘记了,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被轻易逼迫的国家。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中方对能源安全、对主权独立的重视远远高于任何短期贸易得失。
一旦美方试图以此为杠杆,撬动中国在其他领域的让步,非但难以得逞,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让原本已经出现缓和迹象的中美关系再度陷入僵局。
11.jpeg

美国财长贝森特7月21日的重磅发言,不仅将俄罗斯石油制裁强行拉入中美贸易谈判,更暴露出美方在当前经济与外交多重压力下的焦虑与不安。
中国早已做好应对准备,无论是能源安全、经济韧性还是外交策略,都展现出充分的底气与智慧。面对美方的节外生枝,中方将继续坚守原则,掌握主动,维护国家利益不动摇。
信息来源:
[1]中美下一轮关税谈判或讨论中国购买俄伊石油问题?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
[2]美财长称下一轮美中会谈可能讨论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问题,外交部回应 环球时报
12.png

13.pn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知鉴明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