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那场比赛,过去有些天了,但很多人心里还是过不去这个坎。特别是输给日本队那一场,最后拿到一块铜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明明我们球员那么高,怎么就输了呢?这事儿,得掰开来好好说说。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宫鲁鸣教练。这位老教练,功劳是实打实的。以前带男篮拿过亚洲冠军,也帮女篮站上过亚洲最高的地方。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篮球的一些辉煌时刻。英雄不提当年勇,这次亚洲杯,他的指挥确实让人看得有点着急。
最明显的就是打日本那场。我们的核心打法,就是用韩旭和张子宇这两个非常高的球员,组成“双塔”。想法很简单,我们高,就用身高压死你。这个想法没错,但日本队早就想好怎么对付我们了。
日本队球员个子小,但她们跑得快,传球也快。她们就在我们两个高个子球员身边钻来钻去,你防这个,那个就跑出空位了。我们的两个大个子,被她们调动得很难受,跑出去了,篮下就空了;守在篮下,外线就漏了。
结果就是,日本队在外线投篮投疯了。
全场比赛,日本队三分球出手25次,投进了12个。
这个命中率太吓人了。我们内线被牵制,外线防守跟不上,光是被对手打快攻,就丢了18分。这都是白白送给对手的分数。
更要命的是比赛最后时刻。那时候我们只输2分,还有机会。但宫指导的暂停,感觉慢了。等他叫了暂停,布置了一个战术,还是让两个高个子在篮下打配合。这个战术,日本队早就看穿了,人家就等着你这么打。最后韩旭投篮,直接被盖了,追平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人太保守。队里有些年轻球员,很有冲劲,但就是不给机会。比如张茹,平均一场就打4分多钟。还有一个叫李缘的后卫,三场关键比赛,一分钟都没让她上。
你再看看对手日本队,他们一个19岁的小将宫崎早织,场场都能拿11分,成了队里很重要的一员。我们这边呢?到比赛后面打不开局面的时候,换上年轻球员,她们明显信心不够,紧张得连接球都失误。这不能怪她们,平时根本没机会上场打这种硬仗,你突然让她上去顶,她能不慌吗?
也有人为宫指导说话。他以前的爱徒隋菲菲就说,教练的战术大方向没错,只是队员执行得不好。这话有感情在里面,可以理解。但球迷想听的不是这些,是以后到底该怎么办。过去拿再多金牌,也换不回今天这场胜利。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怎么才能防住日本队的快攻,怎么才能在关键时候把球投进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李梦。
这次比赛她没来,很多人觉得这是输球最大的原因。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李梦在场上,作用太大了,不只是得分那么简单。
有数据,看得清清楚楚:
李梦在场上打球时,我们女篮平均一场送出18。6次助攻。对手为了防她,超过60%的时间都要派两个人去包夹她。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李梦一个人吸引了对方两个防守队员,那我们其他的队员,比如韩旭和张子宇,就能得到非常舒服的进攻机会。
这次亚洲杯,李梦没来,情况完全变了。
我们全队平均一场助攻,掉到了12。3次。对手不用派重兵去看防外线了,她们可以把防守重心全放在内线,对我们内线球员的包夹,一下子多了34%。
韩旭受到的影响最大。以前她得分,大部分都是队友传给她的好球。现在呢?她需要自己一个人硬打,得分效率低了很多。
打日本最后那5分钟,这个问题暴露得最彻底。我们有4次进攻机会,全都是球员自己单打,一次像样的传球配合都没有。结果一个没打成,反过来被日本队打了我们一个8比0。很多人都在说,李梦才是这个体系的关键,没了她,整个进攻都瘫痪了。
把锅全甩给一个没来的人,也不公平。这背后,有更深的问题。
那就是我们的基本功和战术太死板了。
这次亚洲杯,我们平均一场失误多少次?
16。8次。
一场比赛,白白送给对手将近17次球权,这球还怎么赢?而且大部分失误,都是在被对手包夹之后,慌乱中传球失误。这说明我们的球员,处理球的能力,尤其是压力下的处理球能力,有大问题。
还有,当我们的“双塔”战术被对手防住之后,我们好像就不会打球了,没有第二套方案。除了让韩旭自己硬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李梦回来就能全部解决的。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答案可能藏在平时我们看不到的训练里。
有一个数据,非常刺眼,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针对“被对手包夹后如何快速出球”这个细节,我们平时的训练量,只有日本队的十三分之一。
这个数字,解释了上面所有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一被逼抢就失误?为什么我们的战术那么死板?为什么我们的核心球员被困住后全队就停滞?因为练得太少了。别人练十三次,我们才练一次。基本功上的差距,到了赛场上,就会被无限放大。
别再说什么“虽败犹荣”了。输了就是输了,找借口没用。我们有韩旭这样的世界级内线,我们有全亚洲最好的身高,但我们没能把这些优势,变成胜利。
接下来的亚运会和奥运会预选赛,才是真正的考验。宫鲁鸣指导经验丰富,但他的经验,更应该用在打磨细节,指导年轻教练上。篮球战术变得很快,可以让更了解现代打法的年轻教练团队,去分析和制定新战术。
球队也不能再只依赖一两个核心球员了。必须设计出更多样的打法,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都能发挥作用。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想赢回日本队,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实打实的改变。
把场均失误控制在12次以下。
把现在不到29%的三分球命中率,提高到35%以上。
给年轻球员真正的机会,让她们每场至少打上10分钟。
做到这三点,我们才有机会找到赢球的钥匙。
你觉得,女篮现在最应该从哪一步开始改?是先解决战术的灵活性,还是先回去把基本功狠狠地练扎实?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