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389分上郑大!张雪峰的段子再次上演,让百万河南考生情何以堪!

笔杆先生 · 前天 18:54
最近高考录取正在进行,出了个让人惊掉下巴的事儿。
黑龙江有个考生,考了389分,居然被郑州大学给录取了!
要知道,郑州大学可是河南唯一的211高校啊。
1.jpeg

这事儿是咋被大家知道的呢?
原来是有黑龙江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说自己389分,本来就想在黑龙江本地找个二本学校上,结果跟风随便填了个郑州大学,没想到竟然真被录取了。
从郑州大学在黑龙江的录取榜单能看到,这个考生被录到了物理类的化学专业,389分正是这个专业组的最低投档线。
2.jpeg

而在他上面,同专业的另一位考生考了565分,这分差快200分了,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后来记者专门打电话到黑龙江招生考试院核实,工作人员说情况属实,因为郑州大学物理类003组(化学)这个专业组今年在黑龙江没报满,389分是报考考生里的最低分,所以投档线才这么低。
3.jpeg

工作人员还说,这考生确实运气好,如果服从调剂,肯定能被录取。
这事儿为啥能引起这么大轰动呢?
因为大家都知道,河南考生那竞争压力大得离谱。
4.jpeg

就拿今年来说,2025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超过百万,可河南就一所211大学,想上好大学那难度堪称地狱级别。
河南物理类分数线是427分,可在河南想上个公办本科,大部分都得500分以上。
郑州大学在河南考生心里那地位,简直高得不行,想上这所大学,起码得600分左右。
5.jpeg

可现在,人家黑龙江考生389分就上了郑大,这咋能不让河南考生心里不平衡呢?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张雪峰老师讲过的段子。
张雪峰当年高考考了488分,被郑州大学录取了。
6.jpeg

新生报到的时候,有个河南学生问他考了多少分,他不好意思先说,就反问对方,结果那河南学生说考了609分。
张雪峰当时就感叹,人家比自己多考了120多分,却上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
7.jpeg

没想到,现在更夸张的事儿发生了,说不定今年就有河南考生和这个389分的同学在一个专业,这分数差距得有200分以上,简直不敢想象。
咱先说说这高考“捡漏”这事儿。
8.jpeg

从一方面讲,确实每年高考录取,都会有这种“捡漏”的情况。
就像工作人员说的,学校专业组没报满,导致分数线低,让低分考生有了上好学校的机会,这对这个考生来说,那真的是撞大运了,不得不说运气爆棚。
9.jpeg

从规则角度看,也确实符合录取规则,没啥违规的地方。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事儿对河南考生来说,实在太扎心了,这得让多少河南考生意难平。
河南考生人数多,竞争压力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10.jpeg

河南的孩子为了能考上好大学,付出了多少努力啊!
每天起早贪黑,把别人玩耍、运动的时间都用来做题了,可即便这样,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还是因为竞争激烈,与好大学失之交臂。
就说郑州大学,这是河南考生心心念念的好学校,他们拼尽全力想考进去,却发现,外省考生能用低得多的分数轻松进入。
11.jpeg

河南作为教育大省,考生数量庞大,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却严重不足。
就一所211大学,要满足百万考生的需求,这难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有些省份高校扎堆,考生数量还少,考生上好大学的概率就大得多。
12.jpeg

这种地域上的差异,让高考的公平性在实际操作中打了折扣。
虽然高考制度本身是公平的,大家都通过考试竞争,但资源分配不均,就导致了不同地区考生面临的竞争难度天差地别。
13.jpeg

这就好比一场比赛,有的选手在平坦的赛道上跑,有的选手却要背着沉重的包袱,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最后却要大家一起竞争,这显然不公平。
而且,这事儿还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填报的“博弈”性质。
现在高考录取,志愿填报非常关键,有时候甚至能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
14.jpeg

就像这个389分上郑大的考生,说不定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郑大分数高,不敢报,他反而“捡漏”成功。
这也反映出志愿填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运气成分
15.jpeg

对那些认真学习、努力备考的考生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种现象也容易引发一些负面情绪。
河南考生的努力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改变命运而拼搏。
16.jpeg

可当他们看到这样的“捡漏”事件时,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和不公平感。
毕竟,高考一直被认为是最公平的选拔制度,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结尾
389分上郑大这事儿,看似是个例,实则反映出了高考背后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信息来源:当事人社交平台账号:无邪
17.jpeg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不能让河南考生的努力白费,不能让地域差异成为他们实现梦想的绊脚石。
18.jpeg

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起来,想办法优化教育资源分配,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我们在关注高考录取结果的同时,也应该理性看待这种地域差异。
19.jpeg

虽然有些地区的考生确实有一定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的考生就没有机会。
努力永远不会白费,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总会在合适的地方发光发热。
我们期待有一天,高考能够真正做到不问出身,只论才华。
信息来源:纵观新闻
20.jpeg

每个孩子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理想的大学,开启美好的人生篇章。
毕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只有基石稳固了,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
大家对这事儿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笔杆先生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