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不为人知经济秘密。
它是曾经的东南亚霸主,建立了中南半岛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帝国。它又是这个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均gdp不足中国贫困县的一半。它还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度,但却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大屠杀。它就是今天要聊的柬埔寨,这个被地缘政治诅咒了千年的古国。看似矛盾的命运的背后,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地缘宿命。
柬埔寨从来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一个被历史推着走的缓冲区。从出生那天开始,它就注定要在强邻的夹缝中生存,这或许才是理解这个神秘国度兴衰轮回的钥匙。
翻开世界地图,你会发现柬埔寨就像一块被啃过的饼干,东边是越南,西北是泰国,它正好夹在两个历史劲敌的中间地带。这种地理位置在和平年代是贸易的枢纽,但是在动荡时期就成了争夺的焦点。富饶的湄公河平原和洞里萨湖既是柬埔寨的生命之源,也为它招来了觊觎的祸根。
历史总是耐人寻味的流淌,当年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的吴哥窟王朝是何等的辉煌?连元朝使者周达观都赞叹不已。然而经历了700年的沧桑,柬埔寨被越南和泰国轮番蚕食,最终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如今在中美大国博弈的背景之下,柬埔寨又成了各方争夺的战略支点。
这周而复始的命运的循环难道真的是偶然吗?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真相:柬埔寨的悲剧根源其实最尴尬的是它的国家定位。作为一个夹在两大文明板块之间的国家,柬埔寨既不属于中华文明圈,也不完全归属于印度文明圈,而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混血文明。
这种文明短期来看表象虽然是灿烂的,但是缺乏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持续的创新力。吴哥窟固然宏伟壮观,但它建造的逻辑与古埃及的金字塔几乎是如出一辙的。王权与神权的完美结合,以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一个大型的宗教设施来彰显统治阶级的合法性。
这种建筑规模虽然壮观雄伟,却实质上、透支了当时国家的资源和民力。有史料显示吴哥王朝用于建设神庙的财政占比高达65%,而水利系统却因年久失修最终导致了整个王朝的崩溃。
最令人深思的是柬埔寨人信仰的是小乘佛教,他强调的是个人洒脱、个人解脱和清心寡欲。这种价值观的诞生虽然助长了宗教艺术的发展,却在某种程度上消弱了民族的进取心和抵抗外辱的决心。
当泰国和越南入侵的时候柬埔寨的士兵往往是不堪一击的,也正是基于这个教训柬埔寨的共产党也被称之为是红色高棉,才提出了砸烂旧世界的口号,试图彻底的重塑整个国民的性格,但却因此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当时波尔布特所率领的红色高棉政权通过屠杀以及强制劳动力的方式来唤醒整个民族的战斗力,但是当时杀害了将近150多万人,造成了人道主义的灾难,这个数字可是相当于当时柬埔寨人口的1/5。
而事实上红色高棉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实践,它更是柬埔寨文明对于自身存亡的极度反思,而这种极端的反思和自我否定最终导致了民族的自我残杀。
自1953年独立以来柬埔寨一直在外部大国博弈当中,在不断的寻求自己的平衡点。西哈努克的不结盟政策、朗诺政权的亲美路线以及当今洪森家族的亲华立场无不体现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左右摇摆,而这种摇摆也并非政治精明的软弱,而是地缘政治压力之下的无奈选择罢了。
如今的柬埔寨经济依然落后,但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价值,西哈努克也正在中国的援助之下不断的扩建,将成为中国通往印度洋最重要的通道。而柬埔寨的德崇扶南运河这一工程一旦完工,这条运河可是柬埔寨国家级的战略项目,这条运河可能会彻底改变柬埔寨依赖越南出海口的局面,颠覆整个中南半岛的地缘经济格局。
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如此紧张,中东关系的加深柬埔寨正从一个纯粹的缓冲区转变成一个地区力量对比的关键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的人口仅仅有1670万人,不足深圳一个城市的人口,但国内却有20多个民族。这种人口规模和民族的多样性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得柬埔寨既无法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无法发展出强势的中央集权。在国家治理层面基础是非常薄弱的,这也就是柬埔寨为何总是容易被外部力量所左右的根源原因。
从经济角度来看,柬埔寨目前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令人忧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比超过60%,但农业产值却不高。而服装业虽然是现在出口的支柱型产业,但是附加值低,严重依赖西方市场的订单。旅游业看起来很繁华,但主要集中在吴哥窟一带,且深受国际形势的波动影响。
更令人担忧的是柬埔寨经济高度的美元化,货币的主权完全掌握在他国手里,这又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对外依赖性。然而今天的柬埔寨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恰恰相反,在中国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大背景之下,柬埔寨的低成本的优势以及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
中国的很多企业也正在西哈努克港周边建立经济特区,正在逐步的改变着当地的产业结构。而2016年之后中东的关系更是进入到了加速区。如今随着2025年的再次访问,双方的关系更是升级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柬埔寨这个被大国博弈裹挟了千年的国家或许终于会找到自己在新时代的全新定位。从被动的缓冲区到主动的桥梁国,从地缘政治冲突的牺牲品到区域合作的纽带,当然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国内治理的短板、经济结构的失衡以及社会问题的丛生无不考验着柬埔寨领导层的智慧。
但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的柬埔寨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广阔的国际空间。落日余晖中的吴哥窟仍然用他千年不变的微笑注视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湄公河奔流不息的水声中,在洞里萨湖鱼跃鸟飞的欢腾里,这个历史沧桑的古老国度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未来。是继续沉沦在历史的漩涡之中,还是破茧成蝶,迎来全新的生命?答案或许就藏在高棉微笑的背后,等待着时间去揭晓。
世界地图上的柬埔寨,曾几何时,也不过是大国博弈的一颗棋子,而如今却有机会成为连接东西方重要的枢纽。这或许是历史的辩证法,地理的宿命,既是诅咒,也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柬埔寨今天正在上演的每一段故事,不正是给所有的小国一次深刻的启示吗?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