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25 年高考 “大变天”,清华北大遇冷,军校警校成 “香饽饽”

好好学习 · 昨天 04:23
1.png

2025 年高考录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今年的录取情况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众多 985 大学,哪怕是清华北大,只要专业冷门,也一样跌落神坛。相反,警校、军校、公费师范生简直杀疯了,录取分数线暴涨。
从录取数据来看,今年清华在内蒙古的法学专业组仅 637 分,远低于武汉大学工商管理(650 分)和复旦大学新闻学(641 分)。北京大学的小语种专业甚至无人投档,被迫征集志愿。而另一边,国防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最高分达 671 分,逼近清北;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官校)录取线 657 分,超过众多 985;公费师范生更是火爆,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历史类最高 604 分,比部分 985 还高。
在江苏,物理类前 50 名屏蔽生中,超 40% 选择报考国防科大,较 2024 年增长近 30%。广东 2024 年物理类录取最低分 628 分(位次 8039),较 2023 年提升 2500 余位;湖南 2024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分 657 分(位次 1585),较省内其他 985 高校高出 10-15 分。全国范围内,国防科大在湖南、广东等省份的录取位次年均提升约 15%。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一方面,考生和家长的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在过去,清北代表着学术巅峰,是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学府。但如今,就业压力成为了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首要考虑的因素。2025 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有 1222 万人,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涌入市场,而岗位却并未相应增加,甚至有所减少。有数据显示,到 2030 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会达到 1329 万人,到 2038 年,毕业人数预计达到峰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考生和家长不再盲目崇拜名校,而是更加看重专业的就业前景。
以军校为例,军校生不仅上学期间费用全免,每月还有津贴,毕业后更是直接分配工作,薪资待遇也较为优厚。国防科技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亮眼,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 4 个学科获评 A+,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 11 位。对于有军籍学员而言,毕业后直接授予少尉军衔,3 年内晋升中尉的职业路径已形成标准化体系。无军籍毕业生同样前景广阔,近三年数据显示,约 30% 进入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20% 入职国防科研院所,起薪普遍高于地方院校硕士毕业生 20%-30%。
公费师范生也是如此,不仅学费住宿费全免,每个月还有补助,毕业直接分配到省重点中小学,部分专业还能本硕贯通。例如山东的鲁东大学,往年普通专业 500 分出头就能上,今年公费师范生的录取线却飙到了 611 分,光 600 分以上的就有 9 个。
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价值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唯名校论” 盛行,似乎只要考上名校就意味着拥有了光明的未来。但现在,社会对职业的评价更加多元化,不再单纯以学校名气来衡量个人的成功。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军工、警察、教育等领域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并且能获得相应的职业成就和社会认可。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教育理念的进化。教育不再仅仅是追求名校光环,而是更加注重专业培养和个人发展。考生更加注重高校能否提供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匹配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而不仅仅是学校的综合排名。这也促使高校更加注重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冷门学科可能会面临招生困难,甚至出现断代的风险,这对于国家的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在满足考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保证各个学科的均衡发展,是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5 年高考录取的这一变化,是社会发展、就业压力、观念转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反映了考生和家长的务实选择,也体现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考录取的趋势也可能会持续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考生和家长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好好学习
TA还没有介绍自己。